第二十七章
正如人们所说,步兵上将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马尔托斯是一个认真得“滴水不漏”的人。他无法容忍俄国人慢条斯理的作风,什么“我们等等吧”,“早上作决策比晚上更明智些”,我们已经在那里露宿了一夜了,但愿上帝保佑。任何一种惊慌失措的表现,任何一个尚未查明的污点,都会立即使他产生要去搞生活考察,要去解决问题,要找到答案的冲动。他具有一个军事统帅的真才实干,善于从一堆自相矛盾的问题中快捷准确而又冷静地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情况越糟糕,他的洞察力就越敏锐,精力越旺盛。有一点点非常细微的声音,哪怕十分模糊,都会令他难受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因此,他的觉睡得很少,烟却抽得越来越厉害。他很少睡觉,不过军司令部的人睡得都不多,因为他这个“滴水不漏”的人对谁也不宽容。他不理解怎么能把水给漏出去呢?谁把水漏出去了他就会马上让他把所有的水从地上刮干净,收回原处。每个没有完成的命令,每个没搞明白、答复不上来的问题都会使他感到头痛。他孜孜不倦地要求每个下属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每一件小事都像一枚擦得铮亮的小银币一样摆在他面前。然而,俄国的军官们并不习惯他的这种方式,他们认为马尔托斯太可恶了。连克雷莫夫似乎也无法忍受他,因此他也责骂马尔托斯,骂他“把司令部搞得一个个精神不振”。相对克雷莫夫的精神摧残而言,没有比马尔托斯更叫他伤脑筋的将军了。
马尔托斯在自己的整个戎马生涯(从19岁起直到土耳其战争时期)与俄国那些相貌堂堂、大脑迟钝的将军们的做派就不大一样:他穿着随便,身体干瘦,可动作灵活得跟他现在的年龄56岁不相符;他目光敏锐,走路时好拿着根拐杖或教鞭,敞着有绥带肩章的军大衣。
马尔托斯指挥自己的第十五军已经连续4年了。他了解自己军的每一个人,而军里的将士们也以自己的军长为自豪。在许许多多个冬季和夏季的操练演习中,在演习场上,他成功地提高了自己军的地位,领先于其他军。马尔托斯训练成的军不愧是他当军长的军,该军是华沙地区的一个军,马尔托斯也正打算让它对这一地区产生影响。所以,他的军出现在普鲁士最紧张的地方是不是足为怪的。他从8月10日起就开始作战,当时其他军才得了点儿空闲。也恰恰由他的军去侦察自己两侧的情况,使得马尔托斯得以最先搞清了当时上头还没有搞清的情况,看清了也选择了正确的进攻方向。
另有一件极不公正的事。马尔托斯在军里动员的第一天,上边就把第六和第十五骑兵营(马尔托斯了解这两个营的每一个骑兵连连长)从他手里收了回去了,甚至连正来请战的格卢霍夫的龙骑兵团都没给他留下,却把不善作战的奥伦堡哥萨克团硬塞给了他。这个哥萨克团只有在华沙当警察的经验,而对战地经验一无所知,他们甚至还逃避承担责任。萨姆索诺夫集团军中唯有第十五军准备承担集团军战役的全部重负,可又使它失掉了骑兵的援助,把它赶到连支骑兵侦察队都没有的真相不明的空旷地去。还有很不公平的:上级赶在打仗之前让第十五军在一些没用的渡河点多绕行了一段路,说是为了集中兵力。结果向东搞了毫无必要的行军,后来又退回到了白天已经走过的一条死路上。这种白白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做法是错误的。(马尔托斯经历过3次战争,但他从来也没见过如此混乱如此瞎行军的事)而在配备给该军的飞行队伍中,所有的6架飞机设备都已经老化,所有的发动机都已经使用到了期限,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飞行员们都充满了英雄气概,他们还在驾驶着老掉牙的飞机飞行。正因为他们,这个军总算没有失去空中侦察队。
对城市有畏惧感的哥萨克们先进行了侦察,他们从当地市民那里搜集情报,他们原本等着为奈坚堡而战的,结果没有打仗。8月10日马尔托斯刚刚向全军宣布休息一天,却在奥尔劳附近出乎意外地遇上了德国人,出乎意外地在这一天打起了仗。十五军的炮队立即装上炮弹,命中目标。不论是辛比尔团还是波尔塔瓦团都不等上级下令就发起了进攻(不过,这样做并非总是好的,也会有损失)。我军有两名旅长、3位团长、几个营长、许多军官及3000来名兵士投入了战斗,而在敌军预先选定的防御十分坚固的阵地上,则有6个以上的步兵团和16个炮兵连。两天的激烈战斗中天下着蒙蒙细雨,冲淡了夏日夜晚的窒闷。俄军占领了奥尔劳和弗兰克瑙,中途又失去了这两个地方,后来俄军重新发起进攻又拿下了它们,德国人溃不成军地弃阵而逃。战场上遍地是丢弃的炮弹、伤员和尸体,有的尸体甚至还站着,卡在了拥挤粗壮的小云杉树中间。
德国驻扎在绍列茨的那个军在和平时期好像就驻扎在这里,他们就是为这里而准备的。总之,正如前线司令部断言的那样,敌军没有从东普鲁士跑到任何地方去。马尔托斯的队伍继续向前推进,从左侧一天天吞掉敌人。他第一个了解到了绍列茨军斜射形部署的真实情况,又第一个不等上级命令就自己向左拐弯了。飞行员们帮他开辟道路,侦察清了德国人在缪连湖两岸设防的方位。
马尔托斯就这样跟着两个星期来一天都没休息的军队一起去完成这一任务了。这个军的将士们因缺乏食品,一个个饥肠辘辘,加上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浑身没有力气。这么一来,只得花费几夜的时间去调转部队。为了击溃绍列茨军,急需邻军的援助。克柳耶夫正从右边一个不太远的地方慢慢腾腾地往这里来,因为早在奥尔劳一带作战时,马尔托斯在8月10日这天就已经给邻军写了一封战地信函(看来绕开上级领导办事似乎更简便些),他向克柳耶夫请求援助:速派两个团到奥尔劳来。遗憾的是,尽管克柳耶夫很快就接到了信,也听到了隆隆炮声,可是他不早不晚偏偏到第二天才派兵援助,而这时马尔托斯自己已经打赢了仗。不过,马尔托斯左边空地的情况仍旧十分令人担忧,孔德拉托维奇的军还没有到位,只有明金的一个师。这个师在13日突然碰上了驻扎在缪连的敌军,由于不了解敌情,无法进攻敌人的防御工事,只好加快速度朝南急退。而马尔托斯从集团军司令部得到命令:不必在13日拿下缪连,不必正面与绍列茨军交战,但要求在敌人没有防御的北边拿下霍亨施泰因,接着再开往东北方向,到阿伦施泰因去。马尔托斯心情激动地派了两个右翼团前往霍亨施泰因,其余兵力仍旧转向西北方向,开往绍列茨军所在地,但在14日深夜他来了一个大胆的“王车换位”[1],从北到西彻底改变了前线的部署情况,正面对缪连阵地(有很长时间车队还是迷了路)。
马尔托斯得知他部署在这一防线的师没有获胜而是被击溃后,13日晚他又派人给一场仗也没打、朝北去的克柳耶夫送去了一封战地快信,告诉他如果没有师,就派两个离得最近的团速赶到这里来。但是他无法确信克柳耶夫本人会不会来。因此,只要把克柳耶夫的整个军先拉到这里,由马尔托斯指挥,唯有如此才能挽救这场战役。集团军司令部在奈坚堡一露面,马尔托斯就连夜请示:此刻,只有此时此刻,即8月14日,刻不容缓地立即出击,才能彻底摧毁德军的中坚力量。
到那时候,任何兵力部署都救不了普鲁士军队的命,除非克柳耶夫军能在14日夜里赶到马尔托斯这里才行!他起码让一个师提前半天先赶到,其余的师随后赶来也行。
但是,集团军司令部竟然拒绝了马尔托斯的请求,他们难道不知道集团军司令部之所以能在奈坚堡站住脚,还不全是马尔托斯果断向德军发起进攻的结果吗?!
不久前,在萨姆索诺夫的华沙邸宅里,马尔托斯曾向萨姆索诺夫作过自我介绍(不错,马尔托斯知道他也是个年轻军官,比自己小一岁)。不过,他在萨姆索诺夫身上并没有看到一个军人应有的敏捷、果断和坚强的品质。遇到好和稀泥的波斯托夫斯基,这更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大灾难。
马尔托斯是所有军长中唯一一个没有待在军司令部里消磨时光,而是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的人。他从指挥所里观察敌人,观测炮弹在什么位置爆炸,从不离开指挥所,他认为哪怕暂时离开一小会儿,都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这不,14日一早,他们阵地的两侧就已经炮声隆隆了。据估计,此时军司令部的人大概都还在睡大觉,马尔托斯立即派上校到村里给集团军司令部打电话,再一次请求集团军司令部果断下令,让克柳耶夫的整个军刻不容缓地转到这里来!
争夺缪连的这场战役打得非常艰难,俄国的6个团对战德国的9个团。俄军冲进村子,抓了俘虏,又撤了出来。数百枚榴霰弹和地雷爆炸了,数十个担架飞快地来回抬着。当上校打完电话回来时,有些地方的营已经由后备力量顶上去了,有些地方已经换了发射阵地,强迫丢掉已被炸坏的堡垒。这些炮一齐发射,差点儿没击中自己人的飞机。上校给波斯托夫斯基打电话时说了,这里的情况很糟糕,他是否能马上找到司令?而波斯托夫斯基却以“司令不想束缚克柳耶夫将军的主动权”为由拒绝给他找司令。
这个答复给了马尔托斯当头一棒,没有比这更让他头痛了!他拿起望远镜,从顶棚上下来,绕着松树跑到小山丘上,自言自语地骂了一句。可骂归骂,还得想个办法才是。他没有头脑发热地轻易相信自己向司令报告了实情后他的请求就会得到批准。他自己认真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原谅了优柔寡断的克柳耶夫有自己选择的主动权。不过,他当即就看透了波斯托夫斯基的心思,这家伙因为害怕而放弃了前天对前线的指示,他还会煞有介事地打着司令的旗号板着面孔否认接到过报告。看来也只能这样解决从属关系了:马尔托斯作为军长去指挥其他军长,不久以前,克柳耶夫老兄任区司令部司令时波斯托夫斯基不就是在他手下服役的一名将军吗?!……
马尔托斯到底是怎么了?当部队已经过了设防河,包围了缪连,德军狼狈逃窜的时候,他却下令停止作战。难道司令已经醒来了?亲自跑到后方给他打个电话再跟他谈谈?在军队常常会遇到这种叫人极为气愤的时刻,常常会遇到这种愚蠢的家伙做出的百害无一利的决定,这时,你真想脱光全身的军装,投河自杀。
可是,大家都在找他,等他,要向他汇报情况,问他问题。就在这时,克柳耶夫的战地回函也来了:纳尔夫团和科波尔团已被派到霍亨施泰因去了。马尔托斯感到心里平衡了,又不知疲倦地重新投入了战斗。
马尔托斯在指挥观察所忙碌着,不时跟各团各炮队联系。他抽掉了30多支烟,连饭都没顾上吃,就这样像做梦似的度过了这一天。战斗停息了,他将队伍集中起来后,便转移了。德军也已弹尽粮绝,后备力量和武器弹药全都用光了。获悉,克柳耶夫的两个团已经到达霍亨施泰因,马尔托斯命令他们不要停留,穿过霍亨施泰因立即继续前进。下午4点钟,马尔托斯不给敌军一点喘息机会,也不让自己人休息一下,就命令所有的团准备开始新的进攻。绕过了缪连,路就好走多了。没等到天亮,就有人跑来叫马尔托斯去接电话:集团军司令部正急着找他呢。
你瞧瞧,马尔托斯马上就要去指挥战斗了!这个时候让他放下工作,去谈话,真是太让他为难了,即便去接见克柳耶夫,也很困难!但是,军队里也不容许擅自行动。马尔托斯还得放下手头工作,去接司令的电话。他三步并作两步急速跑去,为的是能快点回来指挥战斗。
马尔托斯从体大笨重的电话机里听到了波斯托夫斯基哼哼唧唧的声音,他这里心急火燎地跑来接电话,而这位竟然还有时间哼哼唧唧,马尔托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马尔托斯将军,有这么个命令,”波斯托夫斯基令人生厌地拖长声调道,“你们明天早晨开拔到阿伦施泰因与第十三军和第十六军会合,3个军在那里组成一个大的集中突击兵团。”
马尔托斯大吃一惊,不,他不明白:怎么不是让克柳耶夫到这里来,却反而叫他到克柳耶夫那里去呢?
不错,就是这样。
马尔托斯像猛然被击中了一样,狭窄的胸膛一下子炸开了。没法呼吸!没法活了!这个书呆子司令,什么也不明白,也不会明白!他不明白:要知道,光是他的第十五军就可以与在普鲁士出现的所有敌军有生力量进行激烈的战斗,并战胜了他们!他不明白:这场战役的每一小时对整个军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所以应该让克柳耶夫赶到他这里来,应该把整个集团军拉到这里来,而不是把他们从这里拉走!他还不明白:今天可是他马尔托斯整个一生中、整个戎马生涯里最能体现他的英勇精神的日子!总之,无法用语言说明白这些令人费解的问题。对了,怎么把这事给忘了,他的第十五军这会儿不是还没有执行“往北远撤”的命令吗?
“您去给司令打个电话!”马尔托斯用命令的口吻猛地冲波斯托夫斯基尖叫一声。“立即去打!”
波斯托夫斯基拒绝了。
“为什么还要打电话找司令呢?命令本来就是以他的名义下达的……”
“不,不行!!”马尔托斯趁嗓子还喊得出来,趁自己的喉咙还没有割断,大声喊了起来,“不行!!必须叫司令本人来!让司令自己说,军交给哪个将军指挥!让司令亲自来免我的职吧!大不了我不服役了!我要退——伍!”
波斯托夫斯基却没有对着他喊,他也不会喊,只是使劲儿压低嗓门,语气慌张地说:
“好,好,我马上去报告。一个小时后我再打电话给您。”
好啊,过一个小时!狼都把您撕成碎块了!一个小时后您就别想找到我了!
马尔托斯一下子轻松了,像个小孩子似的从椅子上蹦起来,朝指挥所飞奔而去。他跑得那么快,副官勉强跟得上他。
黑暗中传来了一个消息,说克柳耶夫的整个军都归马尔托斯直接指挥。马尔托斯急忙跑去给自己的右翼师师长打电话,让他尽快再给克柳耶夫发一份战地快信:催克柳耶夫赶紧赶到这里来援助。
我们的联络太糟了!没准又得靠通信员骑着马孤身一人冲进敌军阵地,在异国他乡奔来跑去的了。电话线路到处都有,就是没有技术人员去调整好它们。
[1]“王车换位”:原为国际象棋中的一种走法,即让王车移位。把车(堡垒)移至王的旁边,然后使王站在车的那一边,这移动算作一步棋。——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