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阿列克谢耶夫将军脱不掉军人的习惯,既然明白并接受了命令,他就要按自己的逻辑忠实地执行它。自从昨天发出第一批向彼得格勒发兵的命令以来,阿列克谢耶夫一整夜都没定下心来。送走了皇上,他苦恼地躺下去睡觉,可几乎无法入睡。他想象着把所有派出的部队集结起来,结果发现,其中缺了炮兵。
夜里2点钟他起来穿上衣服,助手们还都睡着,这样更好,他就喜欢这种。他独自进了电报机房,口授了发给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的电报,要求他们各自再出一个骑炮连和一个步炮连。他没忘记补充让他们按规定来送炮弹的要求。
每封电报的开头都是:“皇上陛下命令……”时局如此严重,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保不准出现什么抵触行为,可是对皇上,便不敢争执了。正因为这样,才需要皇上在大本营。遗憾的是,他甚至没等总参谋部的人们同意就走了。
这时,有人给阿列克谢耶夫呈上军事大臣给皇宫总管发来的电报。想直接引起皇上注意时,所以采取这种方式。这样的电报通常不经过阿列克谢耶夫,可是,现在沃耶伊科夫已经在车站,他就不得不看这封电报了。电报虽短,却令人震惊:暴乱分子已经占据玛丽娅宫,一些大臣得以逃生,另一些则下落不明。关于政府存在与否的谈判正在进行,可它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可真够可以的啊!
这样或许更好些。或许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就能建立起社会内阁,这样最好。
他紧接着把这封电报发往车站。说不定皇上会回心转意而返回来呢!
阿列克谢耶夫生病了,他在似睡非睡地打盹儿,而不是在睡。不知怎么他对莫斯科老是放心不下:如果这一切蔓延到莫斯科,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旦有什么事暗中计划好了,那么拖上一个小时都是令人心慌的。于是,他再次起来,穿上衣服,再次来到机房。清晨4点钟以前,他给莫斯科军区姆罗佐夫斯基发去电报,询问莫斯科市的情况,并以皇上的名义全权授予他随时宣布莫斯科戒严。他特别关注莫斯科的铁路枢纽:往前线和许多省份的粮食运输都依赖这个枢纽。
这是这一夜的最后一件事。他累了,睡着了几个小时。
早上8点多钟他醒来时,埃韦特将军发来了电报,保证受派部队正午登车;还有哈巴洛夫发来的电报,说那里几乎没有了忠诚的部队,局势已经十分危急……
这时,海军司令从司令部来,给他看两封电报,一封夜里就在那里放着,可是,所有人都在睡觉;另一封是今早上来的,电报通报说,昨天晚上彼得格勒市一些重要地区就已被暴乱分子占领,流氓们在抢劫,大本营海军上将的汽车被夺走,格里戈罗维奇在闹病,别利亚耶夫也未必应付得了。早晨又有通报说,暴乱分子已经夺取了整个城市,哈巴洛夫在海军部大厦闭门不出,就像待在最后的多面堡里。他只能毫无意义地做些毁灭宝贵文献和仪器的事了。
糟糕透了。阿列克谢耶夫又拍发了一些有关增援伊万诺夫的电报。从北方战线又增调一个维堡要塞炮营。
如果所派部队必须针对整个大城市作战,那么,没有强有力的炮兵是应付不了的。
部队调集了很多,可是这个伊万诺夫却不中用。
然而,皇上是这么吩咐的。
可他吩咐完就走了。
伊万诺夫做事不慌不忙,日期问题嘛——已不是他的事了。他询问哈巴洛夫,得到的回答仍然是骇人的:整个首都完全失掉了。
可是,军事大臣还待在城里的某个地方!阿列克谢耶夫必须打电报把新的口头指示转告他:想尽一切办法转告所有大臣(无论他们待在何处,是否组成了政府都要如此),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彼得格勒军区总司令侍卫将军伊万诺夫的所有要求。
海军大臣也在城里!必须预先告诉他,要协助甚至服从伊万诺夫。想到格里戈罗维奇,阿列克谢耶夫给他拍了一封电报:按伊万诺夫要求,拨给他两个喀琅施塔得要塞炮兵加强营。
他就是这样,一想到什么就发电报,趁着与塔夫里达宫的线路还算畅通,他几乎每五分钟就发一封。
格里戈罗维奇什么也没回答。而别利亚耶夫则安然无恙,并且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在坚守岗位!当只因为他懂外语而被任命为军事大臣时,还想不到他能这样好。
可是,现在他还会自己拍发电报。这时,从他那里来了这样的电报:军队扔下了武器,转到暴乱者一边,政府各部的正常生活被中断,波克罗夫斯基和克里格尔·沃伊诺夫斯基好不容易才在夜里逃出玛丽娅宫。盼望可靠的武装部队到来,否则动乱将发展扩大……
是啊,现在只能感觉到令人忧郁的沉重负担和已做的事不够完美。阿列克谢耶夫皱着眉头,微微伛偻着身子,在桌子中间走了一阵。伊万诺夫出发后,他就决定大批增加兵力,按前者的要求还从西南战线向彼得格勒派兵。而且不是随便什么团队,是三个近卫军团队,其中还有普列奥布拉任团。说不定还得准备近卫骑兵师呢。
他已经给布鲁西洛夫发了这样的电报。
你看,现在看起来甚至派得过多了。
皇上在这种时刻离开大本营走了,这件事他做得不地道。可在某种程度上说,阿列克谢耶夫将变得更自由一些:他不必拿着每封电报忙忙活活地跑来跑去、负责汇报劝说了,他现在可以坐在办公桌旁做决定。
可从另一方面说,皇上作为最高统帅,就算在这里拿的主意再少,在事态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能感受到他的荫庇也会觉得轻松。这就好比只有把枪托紧紧地靠在肩上,射击时的反坐力才会不那么大。
这是怎么回事?军车在路上已经走了九个小时,可还没有一个消息来证实。(这样的消息只有沃耶伊科夫能发,车站站长没有权力。)皇上不仅是走了,而且一走就失去联系!这不,国务会议成员给他来了重要电报,可往哪儿转发呢?只能大致计算一下,然后选个车站了。可要是来封更急的,怎么才能联系得上皇上呢?
真是万幸,阿列克谢耶夫今天感觉好多了。
可见,通过私人途径从彼得格勒纷纷传来了更坏的消息:军官和警官正在遭遇杀害,许多楼房被大火焚烧着,国务会议主席也被捕了!
与此相反的是杜马主席发来电报说,政权已转归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这样并没什么不好,现在可以指望恢复秩序了。
连大本营都无法及时掌握信息,前线总司令部的人们又能知道什么呢?阿列克谢耶夫委托人为他们写一份彼得格勒这些天来所有事件的详细通报,午后发出去,结尾是这样的:“你们所有人对皇上和祖国担负着神圣的职责,在作战部队中保证信守誓言。”
只要军队不动摇并保住运输通道,彼得格勒的暴乱就可以被镇压下去。
运输线……阿列克谢耶夫用电报询问了这个拼死效命的别利亚耶夫,他大概是彼得格勒城里唯一的活动家了;从玛丽娅宫逃脱的交通大臣克里格尔·沃伊诺夫斯基究竟在哪儿?他的交通部现在能否管理铁路网?
别利亚耶夫立即打听清楚,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出了回答:交通大臣藏在别处的一家私人住宅里,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可是,针对这种情况,古尔科在大本营设立的交通大臣助理一职在战争时期正有用处:管理整个铁路网的权力立刻就可以转交给这个人。
大本营就有这么一个基斯利亚科夫将军,直到如今他的职务也不大显眼,阿列克谢耶夫和他没共过事,可现在他成了最中心的人物。阿列克谢耶夫给他写了一道命令,内容是立即由他来管理全国的铁路。
更紧迫的是,由于暴风雪肆虐,最近一段时间西南战线的供应严重短缺。
这都是上午的事。看来,为了制止动乱,阿列克谢耶夫将军采取了一切措施,他想不出还有什么没做。
大概,还应该给各军区司令一封电报,让他们格外注意防备有人图谋从外部把骚乱带给铁路枢纽站、工厂和机车厂的职工。并要保证他们的食品供应。
可这时基斯利亚科夫将军赶来报到,以前只是在司令部军官食堂看到过他:他肥胖笨重,一张白脸宽宽的,但是很年轻。他激动不安地长谈大谈铁路的各种细节,涉及范围很广。那意思是说他至今只能在技术方面做铁路的领导工作,而在行政管理方面一窍不通。而这样的管理工作即将突然转到大本营,会在整个铁路网的计划管理方面引起巨大困难。眼下,中央铁路管理局遭破坏的迹象还不够明显,这样的行政转移是极不谨慎并且有害的,因为这涉及前线铁路问题。而关于帝国的整个铁路网问题,基斯利亚科夫连加以初步讨论都感到为难:对于他来说,这个铁路网是那么难以理解。
他长着一头火红的头发,迈着碎步,有条理地长篇大论着,而那张忸怩作态的脸上一双眼睛正斜睨着。
是啊,常有些姓氏那么名副其实,就像是贴到了那人身上一样,基斯利亚科夫[1]倒是名如其人。阿列克谢耶夫感到这个虚胖而体弱的人散发出一股不可救药的、酸烘烘的腐烂气味。他在职好几个月了,可大家也没发觉他是这样。
然而如果没有他,阿列克谢耶夫就不能马上实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管理。
怎么办呢?这一举措只好搁置了。
看着吧,看没有交通部铁路他如何自行发挥职能。
他又想起:大部分供给掌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全俄地方和城市自治联合委员会,以及俄国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反动组织的手中。
如此说来,大本营也并非固若金汤。
[1]“基斯利亚科夫”在俄语中与“酸的”是同根词。——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