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如果去年夏天皇上听从阿列克谢耶夫将军的忠告的话,那么唯一的执政大臣早就领导整个后方了,也不至于发生类似现在这样的人手短缺和大街上一片混乱的情况。但是,过着后方生活的各省份和领导部门都在各种意见有分歧的人手里。

既然已是这样,那么,大概最好是从上流社会里选出被委任的人手来负责现在的事务,如果在皇村秘密选举出来,就不会对社会产生额外的紧张敌对情绪,为什么不提供大家所请求的由上流社会人士所组成的明智的内阁,难道有了这样的天才,皇上还会喜欢自己那些过分得宠的大臣吗?(自愿提供的,但不是像冬天时来塞瓦斯托波尔的阴谋家们所提议的那样。)

而现在罗江科大肆宣扬,精打细算的布鲁西洛夫私下里提倡,慎重是阳奉阴违的鲁斯基推迟了一昼夜才同那个请求联络上,但是,在如此混乱的状态之中是否有采取这样的重要决定的时间?

根据错过了的机会来看,现在必须整天地来往于参谋部大楼与皇上所住的那幢楼之间,携带着惊慌失措的将军们的极为重要的电报。现在委任了伊万诺夫来领导全军。阿列克谢耶夫怎能不认识他?只说在基辅军管区,在西南战线阿列克谢耶夫都是在他指挥下供职就足够了:他根本不是个统帅,也不是个战略家,他张皇失措地拱手交出基辅。他完全不是个当代的将军,甚至是个毫无用处的人,只知道讲究体面,默默地捋着大胡子,慈父般地跟士兵们谈话。对现任职务,他根本不能胜任。

但是,阿列克谢耶夫也知道,正是在人选以及委任问题上,皇上特别固执。身在其中的阿列克谢耶夫不得不让步了。既然他是那么得意……为什么参谋部的头儿应该在这里执行帝王的选择呢?

实际上,这样是不能立即想出任何人来的,委任是预料不到的,范围很广。

可以弥补伊万诺夫的缺点的是:需要从前线委任被派遣的团和旅的领导,真正的作战将军。

在进攻之前,没有人会希望从前线减下大批兵力,因为之后不能迅速恢复过来。阿列克谢耶夫喜欢这些团队都待在各自的位置上。

但是,他当然理解今天前方的环境允许随便减少兵力。

阿列克谢耶夫还在一阵阵发冷,前胸和头都很疼痛。他在克制着,坐在桌旁,在寻找部队:哪儿有后备力量,这儿比较好;那里嘛,不行,要从战线上减下。

从三个战场上大致拿下两个步兵团和两个骑兵团。一八一二年战争是从北方战场既方便又迅速派遣意志坚强的旅,御前鲍罗金诺团和塔鲁京团,充当后备力量。如今再过两夜和一个白天,三月一日的黎明时分,他们能到彼得格勒。差不多在他们之后北方战线也会立即赶上来的,他们是鞑靼枪骑兵团和乌拉尔哥萨克团。从西部战线谢瓦和奥尔洛夫两个步兵团,一个骠骑兵团和一个顿河哥萨克团在一昼夜多一些的时间将到达。最后,如果有必要的话,将从西南战线,从古尔科军往下减,近卫军几个团,尽管还是普列奥布拉任团本身。

比较简单的是预先由各战线总指挥官自己选出各团,但是,要按照各自的挑剔的方式来做下属的工作,要把一切都了解得仔细,阿列克谢耶夫都是亲自来挑选和委任。如果他不知道正是某某团有缺额的话,他连一小时都平静不下来。

阿列克谢耶夫晚上9点钟用电话跟北方和西方战线的参谋长通了话。虽然不那么赞同整个想法,但是,他毫不含糊地发布了命令:尽可能在严峻的时刻迅速把部队派出去,这是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前途问题。所以要派出可靠的将军们。

决定通知之后,已经不能动摇了。当然,大本营根本不去促进这样的任务,这是跟内部风潮战斗。这不是内战危机的最好结局,但是,也是完全可能的。他许下诺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在彼得格勒论素质来说,没有能与被派遣进来的军队相比拟的。什么叫起义?无非是某些预备的没有经过训练的,几乎是非武装的营在国家的一个与世隔绝的角落里闹起义,那么,全部武装的作战部队还仍然忠诚吗?全俄罗斯还能平静吗?况且在彼得格勒那些动乱的日子里,大本营幸亏有皇上的参与,不仅承担起各战线的军事管理,还有对全国的国务管理。

之后,已是午夜11点钟了,阿列克谢耶夫打电报给彼得格勒的军事大臣:关于委任侍从将官伊万诺夫以及派出同他去彼得格勒的部队并申请为伊万诺夫组建参谋部事宜。

这封电报刚刚用直线传到军事大臣在莫伊卡的住宅,而从那里传来大公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被请去接直线电话的消息。

这是沙皇的弟弟!实在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