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古奇科夫说到做到,晚上总参谋部的军官们果然到军事委员会来了,他们是上校图曼诺夫、亚库博维奇和图冈·巴拉诺夫斯基。奥博多夫斯基一个也不认识,可这时他认识的上校彼得·波洛夫佐夫——高加索“狂飙”师的参谋长来了。他是直接从前线过来的,戴着毛茸茸的毛皮高帽,穿着新做的无领束腰长袍,别着短剑挎着手枪,身材高大,体态匀称,那张脸生机勃勃而又果敢。

奥博多夫斯基很早就认识他:那还是16年前在矿业学院时的事,波洛夫佐夫在学生收款处把自己的小金库转交给他,自动离开学院转到军校去。但是还谈不上波洛夫佐夫给了自己好感,甚至相反,他那时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定性,善于打小算盘。不过,他们毕竟算相互认识了,战争开始前有一次他们在路上遇见了,波洛夫佐夫变成了有趣的交谈者:机智、聪明。他是从前线来的吗?不,不完全是直接来的,他先到大本营去忙活了一阵师里的事。有这么一种不合常情的说法:两天前他曾受到沙皇的接见,他是和亚当·扎莫伊斯基经过彼得格勒去的,可是现在……

总参谋部来的人给军委会带来了真正的军人作风,说话的语调甚至是欢快的。他们之间谈话时用一种特殊的语调,说的是行话。古奇科夫派来的人还能差吗?这时弄清了,他们都属于“青年土耳其派”,来自成功地进行了军事改革、几乎取代了一半指挥人员的那伙军官。因此,他们有共同的绰号,共同的俏皮话,共同的行为方式。

奥博多夫斯基更是一贯支持坚决的改革。自从总参谋部的军官们来到这里,他轻松多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紧张感(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解除了。他的最后一件事是,二十八号晚上独自签署了命令,布置守卫普季洛夫工厂,现在他可以依赖总参的军官了。

这事总的来说令他高兴,可心中却对他们产生了某种令人纳闷的不赞成的情绪。他到这里来,一点儿也不违反自己的职责,他的职责就在这方面。可他们也太轻易地迈过这一步了。你瞧,这算怎么回事儿?两天前他们还在看沙皇的脸色行事,可这会儿竟然若无其事地在这里了。今天,在这里被捕的海军军官倒更值得奥博多夫斯基敬佩。

可马斯洛夫斯基却由于他们的到来彻底蔫了,对他们的不喜欢和忌妒使他感到憋闷。

可是,总参谋部的军官们立即投入了他们所熟知的工作:应当建立哪些部门;怎样对文件进行分类;谁应当干什么。特别是这时普列奥布拉任营的办公室人员和中尉马克舍耶夫也来了,团里的文秘人员带着打字机,还有普列奥布拉任营的乐队(为了便于联系)。他们把这一切都搬上了二楼,自己也上去了。尽管那里的天棚低矮,但经过他们的一番布置还是宽敞了一些。

看来最重要的是,总参的军官们似乎拥有设在城市上方的无形天线,他们可以猜想到、听到其他人想不到的东西。只一个小时,总参谋部这些神秘而敌对的大人物仿佛就成了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自然而然地清楚了,虽然赞克维奇将军昨天还在指挥哈巴洛夫的部队,可他当然不是什么仇敌,完全可以继续负责总参谋部。(今天午后,赞克维奇没有白白地把一封无关紧要的公文发给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标志着他承认了新政权。)跟海军总参谋部也接上了电话,仿佛从来就没断过通话,杜马军委会向来是这些参谋部最好的朋友。

他们很快以同样的办法得到一些消息,不然这些消息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首先,莫斯科转向了运动一边:姆罗佐夫斯基没有什么认真的举措和反抗,军队的巡逻队对打着红旗的人群并不敌视,警察的岗哨也全部撤掉了。

太棒了!好极啦!彼得格勒不孤单了!

还有,喀琅施塔得也转向了革命。(这事多半还是令人感到奇怪,它为什么不早点儿跟奥拉宁包姆一起转过来呢?)那里的军队奏着乐在街上行进,警备司令无力予以制止。

彼得格勒更加不孤单了!

更重要的是,从总参谋部来的军官们已开始在这些空荡荡的房间里集思广益地设想起该怎样把伊万诺夫的可怕军队搞乱。他们能够以军队那种团结一致的情感,像在自己的部门一样感觉到这种力量。他们还记得在军队里的相识和共事。有人马上想到:总参谋部里有个中校在西南战线时曾在伊万诺夫手下供职。于是,他们选中了这位中校,派他作为联系人去迎接伊万诺夫,向将军说明城里的形势以及在这里根本找不到作战对象!这样就能消除伊万诺夫的危害。不,还有比这更好的主意,简直是天才的想法,这是说话刻薄的波洛夫佐夫想出来的:让总参谋部给这位负责解释的中校加派一位上校,“去帮助”伊万诺夫将军更好地组织他的参谋部!(或者能当上他的参谋长?)

这真是天才的想法!大家开怀大笑。要知道,伊万诺夫不能从俄罗斯军队的整个系统中脱离出来,而现在,总参谋部在跟他合作,他也应当跟总参谋部合作!

于是,他们开始用电话通知赞克维奇。

而关于陆军大学的学员们打算今天攻打塔夫里达宫这个笑话,很容易就解决了:明天从这些学员中随便召集一些到军委会来,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这一切虽然看起来很完美,但由于参谋部的消息闭塞,他们可能还不如奥博多夫斯基明白,如果营房里的革命精神不纠正或不这样——广大普通军官能够返回岗位,士兵们信任他们,那么,所有的通信联络、地图和战略将什么也挽救不了。

奥博多夫斯基劝说总参谋部的军官们考虑他们所不习惯的一点:他们以为用不着费什么力气,下级军官就有保障,可事实并非如此。

这时容光焕发的恩格尔哈特从罗江科那里来了(他有必要尽量表现得高于这些毫无疑义的军人)。奥博多夫斯基给军官们的呼吁书就是由罗江科签署的:把军官们召集到军人之家,以临时委员会的名义向部队下达任务。

“好!”奥博多夫斯基也很高兴。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不放心,说:“先生们,要不我们就在这里展开这项工作?这里不就有许多来自各团队的军官吗?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马上就可以从这里把他们召集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