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2点半时,阿列克谢耶夫往普斯科夫发出一封电报,向皇上汇报了各战线总司令们的意愿。
于是,令人苦恼不堪的等待开始了。如果不发这封电报,如果一切都没着手去做,那也就不会有这么紧张。现在只希望时间快点儿过去。已经没有别的出路了。
阿列克谢耶夫觉得,他不能像以前那样跟皇上见面了。他在皇上眼里也不会再是以前那个参谋长了。
他们似乎提了个好建议:沙皇退位,这是全民和解与安定的最容易、最快捷的办法,可是,这超越了某种不可更改的东西。离发出这封电报时间越长,这一点体会得越深刻。
从涅佩宁那里来了一封电报,但并不是答复电,而是早晨发出的间接寄达的电报。他坚决地确认,波罗的海舰队转向了杜马委员会一边。因此,他的立场是无可怀疑的。
将近3点钟,终于从萨哈罗夫那里逼出了一封电报,不管他如何有保留地说明,但总还是同意了。他们也把它补寄到普斯科夫去了。
只有高尔察克一人没有回音,但他已经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了。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则以自己全部的威信和坚定性替两个人做了回答。
这样,令人担忧的紧张完全留在了大本营,决定权却转移到普斯科夫去了。
转到普斯科夫了?皇上要在那儿做决定?不!从3点钟起不知从哪里来了传闻,说皇上的专列离开了普斯科夫!
这消息可信得简直叫他心里发紧:我们的沙皇就是这样!这就是他!回避、躲藏、逃避做决定!
他匆匆忙忙地往哪里逃去了?不会是到这里来了吧?
他们紧急询问北方战线总司令部:皇上的专列眼下在什么地方?在普斯科夫还是离开了?走的是哪一条路线?
那里的人打听了军运指挥员,回答说专列还在原地没动。
可是传闻并没平息。
阿列克谢耶夫派卢科姆斯基亲自去打电话,问皇上的专列是停在普斯科夫还是准备到别处去。
在普斯科夫。
于是,克列姆博夫斯基向北方战线司令部发出命令:一旦得到消息,说皇上的专列开走了或者只是下了这样的命令,就立刻报告给大本营。
这个命令将得到执行。(怎么,阿列克谢耶夫决定要扣车?不,不会那么直接……然而……)
他们安心了,但时间不长。有消息来说西北路局营运处已经命令把专列发往德温斯克!
这就是说,要发往前线,发往第五集团军司令部,发到德拉戈罗夫那里去。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又赶紧去问北方战线司令部,可是那里找不到知情人,都走散了。最后总算得到消息:皇上专列还在原地没动,那里的人没听到任何这方面的命令,倒是知道另一条消息:古奇科夫的专车从彼得格勒开出来了,估计晚上7点钟后能到普斯科夫。
古奇科夫?这真是个大新闻!而且是一条不坏的新闻。阿列克谢耶夫来了精神头:古奇科夫有逼迫力,他能成功!
北方战线还解释了派出的先遣部队的下一步行动:塔鲁金团是忠诚的,但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它无论如何也不能经过暴乱了的卢加城,将要绕道埃斯特良季亚返回;对博罗金团则返还其被扣留的武器,也已令其返回原地。
“这么说来,博罗金团并没像消息所说的那样转到暴乱者一边?”
“不,没有转过去。详情以后再谈,用电话谈不方便。”
弄清最简单的问题竟是这么困难!根据骇人听闻的消息,大本营整整一天都以为塔鲁金团哗变了,而军队的这种不可靠性特别加快了皇上退位的步伐。可他们原来并没哗变。
伊万诺夫的情况也是这样令人心烦地不明确。虽然中午时他发来了电报,说他驻宿在维里察,但是往后呢?他在那里干什么?他离暴乱部队那么近,有意无意地就会发生冲突!应当控制他,不让他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
于是,大本营一遍又一遍地跟北方战线司令部交谈:为什么没派个总司令部军官亲自对伊万诺夫解释所有的事件?可是,北方战线司令部明显地不愿意派,还推辞说他们不理解这项任务。卢科姆斯基只好直接给北方战线的博尔德列夫发了命令。
大本营担心伊万诺夫的情况,彼得格勒也有自己的烦心事。海军总参谋部描绘了波罗的海的可怕情景;奥拉宁包姆发生了暴乱;海军大臣下令与杜马委员会采取一致行动。而赞克维奇将军根据罗江科的指示十万火急地向卢科姆斯基询问前线的情况——他就守候在电话机旁。
看得出所有人都听到了传言,不外乎是我们的战线被德国人突破了。
卢科姆斯基通报他们:前线暂时平静。
在这段又慢又长的时间里,所有人都绷紧了每一根神经,阿列克谢耶夫也不例外。再也不能在这种情况不明的状态中等待下去了。大家都渴望尽快有个解决办法!
既然大本营的人都这样不知情,那么,各战线司令部和邻近战线的各大城市也就什么都不明白了。(尤其是高加索战线的亚努什凯维奇就更加焦急不安了。)卢科姆斯基发出一封说明情况、指示方向的电报,使他们都兴奋起来了。电报说将要发布皇上的诏令,以安定民心并及时防止革命所造成的灾祸。同时,也要帮助各军区长官弄清这一点。
尽管各军区好像是在保持沉默,没有询问,但是,奥德萨已有好几个小时处在焦急不安中了。军区长官从那里报告说,居民的恐慌在增长并将继续增长。首先,是彼得格勒没有电报来,然后是很多电报汇聚到这里,使得局势每时每刻都在变得更加危险,很难保持住秩序。到底什么时候能像说的那样发出皇上的圣谕?
克列姆博夫斯基往奥德萨发电解释说,所说的皇上退位,看得出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尚未做出决定。彼得格勒正在恢复平静,而莫斯科并没遭到破坏,只是电车不通了。
大本营起主导作用的将军们急得坐卧不安,就像置身于大的战役。与此同时,大本营的四等文官巴济利率自己的助手们继续对退位诏书进行加工润色。卢科姆斯基不停地去催促,说不能因为退位诏书没准备好而使事情停滞不前!
下午4点50分,人们所期待的问题终于透亮了,但暂时还有点儿模糊不清:丹尼洛夫发来了电报,尽管说的不是皇上退位,然而毕竟来了!模棱两可的、执拗的、优柔寡断的皇上在与将军们长时间的谈话中表示,为了祖国真正的利益,没有沙皇不能接受的牺牲。
当然了,这几句话里包含不了更多的东西。但预料古奇科夫和舒利金傍晚时会来到。
关于皇上牺牲的暗示使大本营有权给更多的人以宽慰。他们几乎立刻给各军区发了电报,甚至包括伊尔库茨克军区、阿穆尔沿岸军区和顿河哥萨克军:应当给居民以安慰的皇上的诏令即将公布。最高统帅部表示相信,军区部队能够保持安定。
不过,除了奥德萨军区,没有谁报告不安定的情况。
阿列克谢耶夫一面发自内心地同情皇上,担心他现在精神痛苦,行动受到限制,一面又把思绪转向皇上的母亲:在这些电报和传闻纷至沓来的情况下,她会怎么想呢?于是,他命令布鲁西洛夫,让西南战线尽可能帮助在基辅寡居的皇太后了解情况。
还得再问问普斯科夫方面,皇上的专列是否仍然停在那里?
他得到的答复是:仍然在那里。
所有这些无疑要求他进行痛苦的劝谏,这不全是为了使军队摆脱无政府主义才进行的吗!只剩下令人担忧的几个小时了。最后的几个小时,俄罗斯将会得到挽救,进而赢得春季反攻!
在拯救俄罗斯的道路上,只有皇上一个人在固执地坚持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