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二百八十二章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本以为天亮前这几个小时可以到普佳京家去躲一躲,可是城里的形势紧张得别说到达加特契纳,就是上街连想都不敢想。只要他一上街,任凭什么样的汽车都得被抢走(尽管它现在藏在福尔什塔德路),他本人也会被随随便便地打死。幸好这时电话线路还算完好,他打通了加特契纳家中的电话,听到了娜塔莎的声音,并且对她安慰了一番。在这种时候,她当然不能抛下他们的小儿子到这里来。

然而,就在这儿,在私人住宅里,也没有任何安全可言。这大概正因为这条路是百万富翁路,格外惹人注目和忌妒吧。听得到附近不间断的枪声,从女仆口中得知邻居和许多人家遭到了抢劫,并且都是以搜查的名义干的。今天,在百万富翁路16号,与他们家只隔一间房,一些人也是以“搜查”为借口,闯进什塔克尔贝格伯爵将军家,把他拉到街上,对他进行百般侮辱,然后把他打死了。后来又突然来到他们这栋楼,闯进了三楼的总检察长西诺德家和斯托雷平家。大概是由于他们的姓氏太引人注意。可能正因为这一点,普佳京家免遭劫难。但这并不是那个被打死的前大臣家。来人对这两家一通打砸抢后而去。

对朝廷来说,今天真是个可怕的日子:爷爷就是在这一天被恐怖分子打死的,也是在这一天他们险些把父皇杀害。

米哈伊尔率领着自己的“狂飙”骑兵师,既不怜惜自己,也想不起自己的皇族出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可是,如今他的全部勇气和军事素养都毫无用处,他陷入了被夹住的愚蠢雏鸡的处境:坐在那里忐忑不安地想着恐怖分子是否会闯进来。无力自卫、孤立无助的非军人地位是最令人难过的。说不定也会像个俄罗斯士兵似的被枪杀、被砍死?

普佳京家的家庭女教师曾站在滨河街上亲眼看到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来回闲走的人群中,一些人毫无理由地杀害了一名军官。

到底还是得利用自己的身份:该给罗江科打个电话叫卫兵来。虽然普列奥布拉任团的营房就紧挨着,可是不知为什么,那里的秩序变得很糟(昨天夜里经过这些营房时,米哈伊尔听到了值班军官的担忧),所以从尉官学校派来了警卫。5名军官被安排在普佳京的办公室,20名士官生安排在一楼的另一家。

这时,米哈伊尔跟罗江科在电话里交谈着,他发现,无论他在哪里,再隐藏下去也没有意义了。他给熟人打了电话,他们也到他这里来了。通过这些人的来访和电话交谈,他对彼得格勒所发生的一切有了一定的评价。皇兄被阻止去皇村,他的这次旅行是倒霉的。从罗江科口中得知,他本人准备去见皇上,争取成立新政府和制定新宪法。米哈伊尔表示衷心地支持这个意向。他多么想大家达成一致,一切都圆满地结束啊!今天,他不住地祈望皇兄傍晚时能到达皇村,祝愿他平安顺利,签署所需的一切文件,批准罗江科组建责任内阁。

这时,比尤肯宁来了。使馆离这里不远,他是步行来的。他刚刚在芬兰度了十天假,没有亲眼见到彼得格勒的事态发展,回来时这里已是动荡不安了。但是,他说他一点儿也不感到惊奇,这正跟他所预言的一样,而且不会合理地结束。可现在他坚信:如果不撤换皇上是结束不了的。(啊,上帝保佑吧!)拯救俄罗斯的唯一方法是抛开现行政策而诚心诚意地转向社会。英国大使不是作为外人发此议论和感受的,而是作为俄国社会可以信赖的一员。大使请大公相信:他应当准备在最近几天接受为太子做摄政王的职位。这使大公大为不快,甚至把他吓了一大跳。

可是,米哈伊尔无论如何也不想这样!又要去承担13年前幸运地逃脱的那份责任?不,不能这样!他没有这样的准备。这样的话,生活可就要被毁了。

这之后,尼古拉叔叔穿着普通的厚呢子上衣来了。虽然从他的皇宫到百万富翁路的对面只需要穿过一条街,但他还是换成一身老百姓的打扮。尼古拉叔叔刚从乡村流放回来,他正是这样预言的:如果不遏制住妖妇阿利萨,除了眼前这样的事变,不会有别的结果。可是,作为痴迷的史学家,这些事件与其说使他苦恼,不如说令他高兴,因为他参与其中,以后就可以描述它们。时间不等人,应当立即行动,一定要正确地行动!以便正确地反映在历史中,使后代不再像对尼古拉一世那样残酷地进行错误描写。尼古拉叔叔曾给托尔斯泰写过一封长信,使他因为听信了肤浅的谣言而感到羞臊,并为此而感谢大公,可是这些都没有发表出来。

尼古拉叔叔虽然意识到了对历史的全部责任,但究竟该怎么办,他最终也没有想出来。他仍旧穿着旧呢子上衣,带着这桩心事走了。

一种处于被俘状态的,没有行动能力、忐忑不安、令人疲惫的时光在延续着,延续着。

米哈伊尔打算竭尽所能帮助罗江科和国家杜马。他认为,在这种时刻,朝廷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出来帮助,无论他多年来受到了怎样的惩罚。

他仿佛还没有成年,皇兄和母后给他所造成的委屈与难过仍然活生生地留在他的记忆里。他好长时间都不了解,在加特契纳时,人们根据母后的命令通过皇宫电话局监听他和娜塔莎的谈话。母后还多次羞辱他,说娜塔莎是个离了两次婚的女人,还有孩子。皇兄则指令他到比加特契纳更远的奥廖尔去服役。在那四年里,他们摧残他的爱情,亲手把他们推入争论的竞赛中。由于他们这样监视和干涉,米哈伊尔要在国内举行婚礼是连想都不敢想了。于是,他俩出了国,可是,在国外仍被监视,不让他们结合。但米哈伊尔想出办法骗过了看着他们的人:他坐上汽车装成去尼斯的样子,半路上偷偷地换上了去维也纳的火车,娜塔莎在那里等着他,二人终于在那里的一所塞尔维亚教堂里举行了婚礼。要不是战争开始了,说不定他们还得浪迹天涯多少年!

难道可以和爱情作斗争吗?世上有这样的力量吗?不是连祖父也没能够做这样的斗争吗?还在皇后活着的时候,他就跟多尔戈鲁娃郡主同居了,而且把这个情人养在近旁,就在冬宫里,还跟她生了一子两女。这事不也没使朝廷震动嘛!

米哈伊尔的怨恨一点儿也不坚决,总是持续不了多久。可是,怎样帮朝廷的忙呢?他不知道在哪方面能够帮上忙。桑德罗一贯认为,要帮忙就得这样:大公们必须占据国家的所有重要职位!不,但愿上帝保佑他米哈伊尔免遭此厄运!

皇兄马上就会来到皇村,他们将见上一面,或许还能谈谈。

可是,罗江科来电话催他,请他提前做做促进工作。其他人不知为什么也指望他。米哈伊尔终于克服了为难情绪、内心的阻力和不宜重新过问政治的想法,下决心根据列车运行情况给途中的皇兄发了一封电报,让他赶到哪算哪儿。

“我忘掉了过去的一切,请求你走上人民所指的新路。在这个我们所有俄罗斯人经受如此苦难的日子里,我作为热爱你的兄弟和一个忠诚的俄罗斯人,衷心地向你提出这个建议,此乃生活现实和时代因素使然。米哈伊尔。”

他坚信娜塔莎对此会赞成的。

他这会儿最缺少的就是娜塔莎的建议!

这之后帕维尔叔叔从皇村打来了电话,他也知道了米哈伊尔在哪儿。帕维尔叔叔郑重地说,应当紧急挽救帝位。你看,基里尔为此今天已经去了杜马——目前社会生活的真正中心。帝位正在受到威胁!因此,米哈伊尔应当准备好做摄政王。但首先需要尽量挽救皇上之位。帕维尔叔叔暗示说,米哈伊尔很快就会得到的,他会知道的。

啊,又是这个摄政王位的阴影!忧愁和不祥的预感使米哈伊尔那颗温柔的心发紧。上帝啊,怎样才能摆脱这杯苦酒,不去承担这力不胜任的重负?皇兄多么可怜啊!这对俄罗斯多么糟糕!要是能把皇兄留在帝位上就好啦!

很快从帕维尔叔叔那里来了个一身老百姓打扮的年轻人,这人送来个纸口袋。

原来,纸袋里装的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诏书草案,是以皇上的名义写的,上面留出了签名的地方。最上边写着:“此项命令系大公们呈请沙皇陛下签署,他们对此完全赞同。帕维尔叔叔的签名在最下边,他的上边是基里尔,最上边是留给米哈伊尔的地方。”

基里尔就住在附近,比帕维尔叔叔还近些,可是,由于平素的不和睦,他不让别人了解一点儿情况。不过,米哈伊尔也没有主动去找他。

这个诏书草案起草得可是相当狡猾:似乎皇上早就决定实行广泛的宪政,只等战争结束的那天。可是政府,如今已是前政府,不愿意履行大臣们对祖国的责任,一直拖延这个草案。而现在,皇上在画十字祝福自己,在建立新的国家体制,提议国家杜马主席立即组建新内阁。恢复杜马的会议,并刻不容缓地召开立宪会议。

帕维尔叔叔为了更好地说服尼古拉,希望尽早地得到米哈伊尔的签名,并且立即给尼古拉发去。

这事不能耽搁,再说送信人还在等着。

也好,这样更好!既挽救了皇上的宝座,又不用去当摄政王。

米哈伊尔迅速地签了名。

他心想,基里尔也算宽厚,他并没有拒绝帮助尼古拉。

然而,要想马上有个新的国家体制,现在就该在某方面有所让步,至于在哪方面,很难确定。

送信人把纸袋揣到大衣内兜里走了。为了平息事态,现在就得把皇上尚未签字的诏书草案的一个副本送到国家杜马去。

送信人走了,米哈伊尔却在坐牢般的、孤儿的心境中踱来踱去,伴着街上的枪声,他又深思起来:唉,签名,这是他的事吗?参与如此重大的事件,这是他该干的事吗?他干吗要参与这场可怕的政治纷乱?而且马上把副本送给杜马?

可是你瞧,从加特契纳却没有电话打来。

米哈伊尔苦恼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手骨节攥得咯吱咯吱响。

他不知道怎样做才算对!

因此,最好马上往杜马打个电话,看看那封公文在谁手里,把他的名字去掉。他毫无掺和进去的必要。

最好连电报也不发。可是,已经发出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