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参谋长的责任不仅是给自己的指挥官出主意,而且还得根据这主意准备好相应的文件,指挥官只等签字就行了。这一天的工夫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心中有了更明确的想法:皇上批准成立责任内阁是无可避免的。傍晚时他想,应当在大本营这儿起草所需要的皇上诏书,趁着皇上在普斯科夫,赶紧呈送到那里去让他签字。
诏书在大本营外交办公室的帮助下写出来了,同时阿列克谢耶夫还起草了最后一封态度坚决、言辞恳切的电报。写好的诏书成为电报内容的一部分。如果说昨天夜里将军看明白了,颁布这样的诏命是彼得格勒建立了秩序的结果,那么,不如说这是无政府主义在全国和军队中蔓延的威胁的结果。为了拯救军队和继续进行战争,除了呼吁成立社会内阁并将其交给罗江科,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而且应当抓紧,以便杜马的活动家们能够捍卫秩序,使其免遭左派极端分子的破坏。
起草诏书时,阿列克谢耶夫焦急不安。晚上10点钟诏书文稿发往普斯科夫后,他更加焦急不安起来。不知道沙皇是否还在那里,也不知道鲁斯基是否跟他们保持着联系。皇上如何看待白天的那些电报?又怎样领会这最后一封?
可是要详细了解点儿情况非常困难,司令部的首脑全都到火车站去了,部里只剩下军需官博尔德列夫将军,后来他也不再来接电报了,只有北方战线司令部的校官们来接。上校们自己不了解情况,可等到他们问明情况后,又无视对他们的命令和立即向大本营报告的要求。他几次通过北方战线设营官和战线参谋长丹尼洛夫询问写有诏书文稿的那封电报的命运。终于,夜里11点时,这封电报才在普斯科夫车站追上了北方战线总司令鲁斯基。只有他才能把电报亲手呈送给皇上。
快到11点时,北方战线司令还不清楚,皇上打算何时离开普斯科夫。
阿列克谢耶夫急得坐立不安,他躺了不一会儿就又起来,坐到桌旁,披上军大衣,想要批阅眼下急办的文件,可是又静不下心。整个俄罗斯和前线的命运现在就系于那道诏书。
与此同时,从彼得格勒不断地传来新的、十分美好的消息:皇上的卫队经军官们的准许,今天全体来到了国家杜马!皇后自己争取与罗江科会面!基里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大公亲自来到国家杜马对其表示欢迎!还有,在彼得格勒都有哪些高官大臣被逮捕。还有,彼得格勒的军官们决定承认杜马委员会!
如此重要的消息应当尽快让皇上知道,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定!午夜过后,克列姆博夫斯基把这一切都转报到普斯科夫。
不知为什么,重大事件都要赶在夜间开始,或者至少非要军事首长们深更半夜地做出所有决定和采取行动才行。
阿列克谢耶夫发现了一个疏漏:已经一昼夜没向伊万诺夫通报彼得格勒、莫斯科的事变和最高统帅部预先采取的措施了,而让他了解情况比什么都紧要。不然的话,那里说不定会闹出点儿什么事来。于是,克列姆博夫斯基着手拟写给他的电报。
凌晨1点钟,从普斯科夫来了电报,还是没谈皇上的决定,而是说皇上陛下授权北方战线总司令与国家杜马主席进行电话交谈,这次谈话将于清晨2点半开始。
看来,一切都会在那里得到解决的。哪怕不睡觉等着也行啊!
从普斯科夫又有电报来说,卢加的警备部队起义了,转向了杜马委员会一边,这就出现了北方战线派出的部队要不要返回的问题,战线总司令将就此向皇上报告。
啊!一个重大的决定必将酝酿成熟,它将远比一个卢加警备区所能引起的后果重大得多,那里连一个精干的战斗部队都没有,而到彼得格勒去还有别的路。但是,可想而知,鲁斯基会利用这个机会说服皇上完全停止军队向前推进的。
这样吗?对头!阿列克谢耶夫的心情不那么沉重了。根据他的命令发兵行动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两昼夜,除了让西南战线停止行动,阿列克谢耶夫表面上对这个命令没有任何违反,而且还于皇上不在的情况下独自催促了那些团队。他表面上没有任何违反皇上命令的地方,可内心里越来越不赞同这一计划:派军队去对付俄罗斯自己人,这真是不可思议!
卢科姆斯基也和他抱有同感。卢科姆斯基认为,派军队去镇压起义是极端危险的:少量的军队无济于事,而要集结大量的军队,可能需要十来天,那时所有的城市和整个后方都闹起了革命。这就得既跟德国人作战,又跟自己的后方作战,而这是不可能同时进行的。使前线空虚,那岂不是意味着不想跟德国人打到底了吗?在这场战争中已经耗去了多少生命啊?
这样,就取得了一致意见:应当和平地制止革命。
也就是通过让步去制止。
而微小的让步已经晚了。
那么,巨大的让步又从哪里开始呢?什么是巨大的让步呢?
这一点在他们三位大本营领导人之间还没完全挑明。
可头脑中有什么东西变得沉重起来,令人痛苦。
可普斯科夫方面一下子就成功了!倒是还没有直接通报皇上的决定,但是,鲁斯基在夜里3点半发来了丹尼洛夫给自己的第五军的电报复件,电报上根据皇上恩准,命令把开往彼得格勒的军队调回德温纳区!他还请求大本营,如果可能,请通知伊万诺夫:北方战线司令部不知道他驻在何处。
很明显,他们很快并且很容易地取得了皇上的恩准。
阿列克谢耶夫披着军大衣,弓着腰,强撑着走动起来。现在,给伊万诺夫的电报该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可是,他不隶属于大本营,你不能命令他。
既然现在北方战线做出了反应,那么,又如何去催促西方战线呢?
不过对西方战线并不曾有什么命令。皇上自从走出去之后,这两昼夜干脆没给自己的参谋长回过一句话。他是生气了?还是阿列克谢耶夫感觉皇上是对什么不满意才走的?但是,现在应当趁热打铁,应当立即(已经指示卢科姆斯基)请示皇上:是否也可以把西方战线的那些团队调回去?
卢科姆斯基去发电报,可阿列克谢耶夫仍然觉得皇上是不会答复他的。答复不会有,埃韦特的部队就要走向不可挽回的冲突。这些如今都得他阿列克谢耶夫一个人去操心。
暂时各个方向都没放一枪,但是都需要及时制止。
然而,他不敢擅自阻止军队啊!
可又不能容许流血冲突出现!
这时,又塞给他一封电报。又出了什么事?罗江科的副手惊恐不安地通知说:根据杜马委员会的信息,皇上的专列现停在普斯科夫,看得出,它并没有发往皇村。
这是最新消息!他们在杜马对事变知道得更少,甚至完全不知道。但是,发来这封电报这一事实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友善态度,就叫人高兴。他们对待阿列克谢耶夫就像对待自己人,对待同盟者。
这是十分正确的。这种关系应当予以维护。
当时已是夜里2点钟了。给普斯科夫的电报发出去了,可是,那里正在忙别的事:跟罗江科的谈话眼看着就要开始了,他们现在不能到车站去见皇上,再说,这么晚了皇上会接见他们吗?他大概已经就寝了。这么说,得等到明天早上了?
可军队是不会等待的,军列夜里也照样行进,一旦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冲突,流了俄罗斯人的血,这可就是国内战争了!而造成内战的是他阿列克谢耶夫将军。
他在这两昼夜里遇到许多不快。发炎的胸部呼吸困难。他在军中服役很久,有40年了,从没有不经上级同意而擅自处理问题,可现在却需要他自己做决断了!
可他不是已经自作主张,没让西南战线的部队动身吗?
要知道,这些团队岂不都是他自己提供给皇上的吗?他不是还可以提供其他人数少点儿的团队吗?
由于从未有过的紧张和自己的鲁莽,他的心仿佛要破碎了。他一分一秒地盘算着,盼望着这一夜快点儿过去。他再次叫来面颊绯红但表情冷漠的卢科姆斯基,吩咐他给西方战线发报:要阻止所有部队!没有发出的,命其不要登车;已在途中的,命其停在各大车站上,紧接着将给他们发去补充电令。
他并没把部队彻底调回,而只是阻止前进。他觉得这一步走得对。
必须对皇上负责吗?可皇上已离他而去,又没个准地方。
但愿伊万诺夫现在还没有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