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布鲁西洛夫的迅速答复为各战线总司令们的会商开了个好头。
但接下来就停滞不前了,谁也不急于回答。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很着急,已经开始了这样征询意见就不能久拖不决。如果再没人回答,这次问询就会成为阿列克谢耶夫身上的一个污点。他不敢独自一人表态造成皇上退位。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什么默不作声?本可以指望他回答得既痛快又客气。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卢科姆斯基往高加索发了一封催促电报。
亚努什凯维奇有了回音,说很快就会做出答复,而且会符合阿列克谢耶夫将军的愿望。
好!大公没让他为难。
为了征询海军的意见,阿列克谢耶夫叫来了海军上将、总参谋部海军参谋长鲁辛。阿列克谢耶夫把电报放在他面前,看到上将的眼神变冷了。
“太可怕了!”上将一声叹息,“多大的不幸啊……”
不错,是这样,可能是这样。但自从阿列克谢耶夫开始了这次有理智的总司令会商,他就已经摆脱了最初的胆怯,积极行动起来了。拯救俄罗斯和朝廷的问题摆在那里,没工夫沉溺在温情中。
他委托值日军官去检查一下,看给海军的电报是否立刻发出去了。
埃韦特在拖延。他想了解别的总司令的意见。
阿列克谢耶夫琢磨起埃韦特的心思:他是想再征求一下各军首长的意见,这倒也合理。可这还得牵涉12个人吧?这样一来工作量就大了,又费时间,会搞出什么结果呢?又何必呢?首长们不大了解帝国的内情。因此征求他们的意见也是多此一举。
萨哈罗夫脱身得却比所有人都狡猾:这完全弄断了罗马尼亚前线的通信联系,他这是切断了联系!
卢科姆斯基在电话室里喊着,要求立刻恢复与雅西的通讯联络。
他们想出了主意:请西南战线装成自己主动跟雅西联络的样子。
就在这时,从普斯科夫来了最高指示,皇上恩准把西方战线的几个团队撤回原地,同时也不再从西南战线往出派兵。
昨天夜里,阿列克谢耶夫等候这封电报时,急得火烧火燎的!这12个小时里情况有许多变化,不用说,这封电报几乎已经用不着了。
但是,他因为往彼得格勒派这些军队而对社会的最后一点儿羞愧感也消失了。而且这是个好兆头,说明皇上考虑问题是理智的。看来,说不定退位的事也能和他谈通。
他让人给埃韦特和布鲁西洛夫发出最后通牒电报。
终于,埃韦特被他们逼得也同意了。
与萨哈罗夫恢复了联系,他问其他总司令都是怎么回答的。他们每个人都在左顾右盼,生怕一着不慎而受到损害。
他得到回电说,所有的战线总司令都做了肯定的答复,并且对他进行了催促。
来了三封答复电,阿列克谢耶夫浏览着,决定把它们综合起来给皇上拟一封汇报电。而且要赶紧,趁着那里一切都正在决定中。
但是,还应当进一步考虑:皇上到哪里去拿退位诏书的文本呢?它应该是庄严的、含意深刻的,保持俄罗斯皇室的传统。应该在这里,在大本营起草这份诏书。
卢科姆斯基承担了起草任务,但阿列克谢耶夫找了些更有经验的笔杆子。不然大本营何必放着个萨佐诺夫举荐的外事处长、宫中副侍从长巴济利呢?被找来帮忙的还有个军法官,以及办事麻利的大本营中校巴拉诺夫斯基。他们都关在一个单独房间里去写。
阿列克谢耶夫又弓着腰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赶写内容更加广泛的电报。
“……兹将我所接到的三封电报奏请陛下……”
第一封当然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的,因为他是大公,还因为这封电报说得深刻有力。
然后是布鲁西洛夫的,这是因为它不可怀疑的坚定性。
第三封是埃韦特的,结果也算不错。
而鲁斯基本人就在那里。
萨哈罗夫还没回电,涅佩宁也没回电。高尔察克也没答复。
有了四位,尚缺三位。第八个人应是阿列克谢耶夫本人报告自己的意见。
但是,他已经引述了三封电报,那里边谈了对皇上来说很可怕的决定,阿列克谢耶夫就不该再往皇上的伤口上撒盐了。
他可怜起皇上来,眼前不住地浮现出皇上那任何人都没有的善良、温和的目光。
于是,他避免直接说出“退位”这个可怕的字眼,或者直接说出要谈的内容。
他只是请求皇上采取上帝所暗示的决定。沙皇陛下热烈地爱着祖国,一定会采取能够产生圆满的和平结局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