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将“命名”用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2025年08月11日
如,将“命名”用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例:《中国石拱桥》段落分析。
命名:分要点说明
过程:教师指出,有些语言现象,如果我在理解分析的过程中给予“命名”,不仅可以很快把握其结构,而且可以迅速地学到其写法,如“分要点说明”: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拱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效果: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分要点说明,就是从分说的角度,对说明对象进行“一点”“两点”“三点”……式的解说,几个“要点”说完了,事物的特点也就显现了。由于文章的内容由一、二、三、四或等“点”组成,所以不仅能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说明,而且能鲜明地显现说明的层次。
其实,所谓“命名”,就是换一种说法。但是“换”字表现出来的,却是读书方法、思维方式与创造意识的不同。有了这种不同,就会有《十三岁的际遇》中的“比喻式抒情段”“排比式抒情段”“呼告式抒情段”“设问式抒情段”的命名,就会有《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一笔双写的美妙笔法”的命名,就会有《天净沙·秋思》的“美丽的罗列”的命名,就会有说明方法的“分主次说明”“分部位说明”“分步骤说明”“分”“分角度说明”的命名,于是,有时候就会有“别出心裁教课文”的“金点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