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学流程:

主要教学流程:

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感受景物的荒寒,读出遥远苍凉的意味。

朗读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感受风光的奇丽,读出辽阔雄浑的韵味。

朗读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感受沙场的豪壮,读出奔放的情感。

朗读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感受征战的悲壮,读出豪壮的情感。

朗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感受拼杀的惨烈,读出悲壮的情感。

最后,朗读课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受战友的情怀,读出依依惜别的情感。

这样的朗读活动,书声琅琅,意境高远,气势雄浑,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俨然一部微型“史诗”,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又如笔者的《山居秋暝》吟诵、欣赏课的朗读内容设计,在选材的形式上有所变化:

师:《山居秋暝》这首诗,闲适潇洒,表现出作者一种满足的感觉,应该读得舒缓一点。

师:这首诗的格调是轻松的,意境是宁静的,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清亮的味道。

师:读这首诗,还要表现出一种对山居生活十分陶醉的情怀。

同学们吟诵课文: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师:请同学们朗读《山居秋暝》的译诗。读译诗能够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原诗的内容。请大家对照讲义,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自由地轻声地朗读。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

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在幽静的松林间,

清清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

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

眼前的秋景多么令人神往。

师:有一种改写唐诗的手法叫“唐诗素描”,就是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加以想象,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感情。这是更巧妙地领会诗的意境的方法,读起来,你会觉得心旷神怡。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体会下面的文字。然后我们再进行角色演读。

男:雨说停就停了,山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寺院晚钟的声音,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女: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清亮的细流潺潺地淌过石头,隐隐地流向远方。

男:溪边,竹林摇响着喧笑,月光下,长发飘扬的少女提着浣衣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

女: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中,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仓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家里总会亮着温暖的灯。

合:时光如水,春芳消歇;宁静与闲适,让人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这份幽静而缥缈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深处。

这样的朗读活动,美感洋溢,韵味丰足,像一部抒情诗,像一部交响乐,滋润着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