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话题之一:作者将这段文字放在课文第4段的位置,这是合理的吗?
话题讨论结果:
这一段放在这里是合理的。
它与第2段的总说文字相照应,分说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的特点。
从总说与分说的照应来看,其顺序其位置是正确的,表现出假山和池沼在园林结构中的重要性。
它与第3、5、6段文字一起,分说苏州园林布局、配合、映衬、层次方面等的主要特点。
还可发现第7、8、9段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次要特点。
从全文看,第3段到第9段,分成七类,从七种角度对苏州园林的特点进行说明。
全文呈现出一种“逻辑顺序”。
教学效益分析:将这个段摆在全文中,对其在全文中的位置以及与前后段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无疑是带动了对全文总说与分说、主要与次要内容的分析。看似简单的一个话题,其实带动了对本段内容和全文内容的理解,它省去了很多零细的步骤,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举而多得;不仅如此,在其整个阅读过程之中还伴随比较复杂的思维训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