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活动线索
2025年08月11日
3.活动线索
即让某一种“课中活动”成为牵连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线索”。其特征是将某一种活动细节化,将其延点成线,反复进行,贯串在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活动之中。
如《我愿意是急流》中理解、体味这个环节的教学。
以“朗读”为线索:
师:第一次“读”,重在整体理解。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生各自朗读)
师:第二次“读”,重在体味情感。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情感进行再表达;请同学们自己再体味一遍,从头开始自读。(生各自朗读)
师:第三次“读”,重在进入情景。读的要求是抒情性、个性化。伴随着自己对诗的体会,觉得怎么能更好地表达感情就怎么读。(生各自朗读)
这个教学片段中的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朗读”这根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来了,既在朗读的训练上表现出一个一个的台阶,表现出一个一个的层次,表现出一个一个的活动细节,又使这个环节内容有了一定的“厚度”。
其他的活动,如“写”“说”等,都可以成为结构某个教学片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