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多用 一课多案
80 一文多用 一课多案
一文多用,一次多篇,一课多案,这三“多”都能表现出语文教师优美的教材处理技巧。
“一文多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篇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多次得到利用,这就是“多角度反复”的课文利用技巧。二是一篇课文可以用于阅读教学,可以用于写作教学,也可以用于说话教学、思维训练等。
“一次多篇”指一次阅读教学中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训练。其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是“课文联读”“穿插引进”“双篇比读”“单元综合”等。
“一课多案”,指教师就一篇课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同课异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同课异构”,对于一位教师来讲,基本上没有什么训练与提升的力量,因为他本人设计的,仍然只是一个教案。
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具有“一文多用”的教学意识与技巧,这样能够让我们的思维敏锐起来,让我们的眼光深邃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灵动起来。也就是,让我们能干起来。
下面假设《社戏》里面的一个段落是一篇课文,看怎样对它“一文多用”: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绝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将它用于阅读训练:分析它在《社戏》这篇小说中的作用,分析写“船”的奥妙。
将它用于写作训练:我们常常强调要将文章写长、写美。但是,文章有时候是需要写简、写短的。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种将事件写短的方法:变“对话法”为“转述法”。
将它用于说话训练:
1.有条理地阐释这段话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
2.学用这段话的结构技法讲述一个小故事。
…… ……
语文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也应该经受“一课多案”的设计训练;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希望用很扎实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就得用“追求创意,一课多案”的境界来严格要求自己。
“一课多案”,要求教师个人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出两种或者几种不论在外观形态还是在内容安排上都有很大不同的方案,用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各有角度的探究,用以对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法进行体验。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教师个人的静心思考与精心设计,是一种训练教师、磨炼教师、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硬措施。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可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
1.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
2.不同教材处理角度的“一课多案”。
3.不同教学手法与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
4.既设计阅读教学方案,也设计“读课文学写作”的方案。
5.既设计阅读教学的教案,也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案。
6.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年级教学中的不同方案。
7.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的不同方案。
8.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教学的不同方案。
9.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方案。
…… ……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
1.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详案。
2.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简案,乃至多种微型教案。
3.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详案,其他的为简案。
4.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为主要方案,其他的为预备方案。
5.勾勒出多种教学设想,优化其中的一篇。
…… ……
下面请欣赏笔者《散步》教学中三种全然不同的教学构思。
第一种:
教学创意:欣赏课文中的情味,韵味,意味。
活动之一:反复朗读
活动之二:多角度品析
1.用诗一样的语言概括地表述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的“情味”。(情意绵长)
2.体味从课文传神的词语、优美的句式中所表达出来的“韵味”。(余韵悠长)
3.感受课文的情感倾向,体悟评析文中透露出来的“意味”。(意味深长)
活动之三:学习小结
第二种:
教学创意:微型话题讨论
1.《散步》课文朗读。
2.《散步》微型话题讨论。
(1)课文标题欣赏。(2)课文的开头之美。
(3)记叙文中的风景画。(4)说说课文中的“波澜”。
(5)课文美句赏析。(6)欣赏课文的情感美。
(7)“世界”一词的意味。(8)我看课文的主题。
3.师生交流。教师课中讲析:课文美句欣赏。
第三种:
教学创意:读《散步》,学作文
学习目标:写好身边一件事
引入话题:能不能说出这篇文章的10个美点?
教师小结并顺势指导《散步》在作文技巧上给我们的启示:
要点之一:巧取片段(省好多笔墨)
要点之二:开头突起(迅速切入题)
要点之三:中间纡行(一波有三折)
要点之四:结尾峭收(小中来见大)
要点之五:穿插点染(背景与气氛)
“一课多案”对于教师的训练意义主要表现在“磨炼”二字上,磨炼教师的耐心、磨炼教师的毅力、磨炼教师的意志,久经这样磨炼的教师,就会成熟起来、老练起来、聪明起来。像“一文多用”一样,这样的磨炼同样能让我们能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