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发现
读下面语段,说说它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交流,点拨:这是“总分”式思路。“总分”式思路的展开形式是:有一个总说句,围绕总说句展开若干个分说句,每个分说句突现一种表达的角度。“总分”式思路是最常用的说明或描写的思路,能十分清晰地表现人们的思维。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交流,点拨:这是“并列”式思路。“并列”式思路主要用于多角度说明事物。这种思路从两个或者三个并列的角度来说明有关事物的特点,使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在表达上,往往在一个片段中安排两到三个“总说句”。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交流,点拨:这是“步骤”式思路。“步骤”式思路主要有如下作用:分步骤说明事物的生长、发展过程,有序地说明操作过程、观察过程、游览过程等。在实际运用中,“步骤”式思路可以变用为“阶段式”思路,说明事物的演变过程,说明对事物的研究过程,说明思想认识的发展过程等。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交流,点拨:这是“主次”式思路。它在表达上强调主次分明,强调把最为重要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讲,往往用“首先”“其次”“再次”进行条理分明的标示。这样不仅顺序清晰,而且表现出思维的严密。有时候,这种思路也按“点”进行表达,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交流,点拨:这是“衬托”式思路。它先用主要的篇幅说明事物的特点,然后对事物的特点或进行评价,或进行评赞,或进行引申,或表达感想,或总说原因、缘由、优点、好处等等,将说明对象的特点再“烘托”一下。这种展开的思路相当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在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运用。
师生还研讨了“分类”式思路、“穿插”式思路、“部位”式思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