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次评课中指出,从大面积的阅读教学来看,调控不当或者调控意识淡漠,往往造成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过多或讲析过多,于是就在一节课中形成一个内容繁杂、时间冗长的“不歇气”的教学“大板块”,有的“大板块”延续的时间长达二十几分钟,从而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缺少激情、缺少美感。

这里的问题出在教师没有设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切分”。

由于没有“切分”,教学过程就不能适时打住,就缺乏“过渡”;没有“过渡”手法的课,就是让人厌倦的“大板块”。

“过渡”应该是形成教学节奏的最常用手法,每当听到教师表达“过渡”的语言之后,我们就知道一个教学环节结束了,另一个教学环节就要开始了。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步骤进行“切分”的意识,用形式不同的“过渡”来形成课堂教学的节奏,哪怕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几个字。

一般来讲,教学中都是用“语言”表述来“过渡”,有些过渡语还组织得相当漂亮。但我想,还可以创新更多的新颖的“过渡”形式,来美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比如“欣赏画面式”的“过渡”方法,就基本上没有人试过。

下面是《三峡》的教学构想提纲。在这个设想中,“过渡”的形式就是欣赏式的。

第一块:朗读。

(过渡:穿插画面欣赏)

第二块:品析。

(过渡:穿插画面欣赏)

第三块:记诵。

(过渡:穿插画面欣赏)

…… ……

收束课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