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意 选点突破
请看一份关于《再塑生命》的教学简案:
开讲。
检查预习情况。进入课文学习。
一、选读课文,说理解的话。
师:课文较长,但很美,请各自选取一段你认为最美的文字读一读,然后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学生选读,说一句理解的话。
二、速读课文,说概括的话。
课文分三部分: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唤醒灵魂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抽象事物 理解“爱”
三、细读课文,说品味的话。
用“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我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品味出来”的句式说话。
用“我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我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品味出来”的句式说话。
四、说关于“爱”的经典的话。
我对这份教学简案做了这样的批评:
1.教案过简,没有表现出教师对课文的基本理解,更表现不出深刻理解。
2.教学步骤的“序”有问题,应该是“速读课文,说概括的话”在前,“选读课文,说理解的话”在后。
3.没有设计可行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如朗读活动之类。
4.教学过程全部浮在面上,没有明朗的深入的教学“点”。
我认为,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之上,都应该有一两个、两三个着重用力的地方,或整体,或精段,或重点,或难点,或美点,或疑点,或结构,或语言,或人物,或手法,等等。
当我们把教学的视点集中于课文教学中的某个地方时,就带有“选点突破”的意味。
“选点突破”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深透理解课文某一方面特点的教学手法。它着眼于优化课文内容,着眼于精练课文内容,着眼于整合课文内容,所以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基本手法。
运用“选点突破”的手法进行教学,有如下一些讲究:
1.非常讲究教师对课文有精细的阅读,有深刻的理解,有独到的见解。
2.讲究在整体理解课文之上的选点切入,即教学中的选点是以整体理解做背景的。“选点突破”式教学的原则是“把握文意,选点突破”,教学的过程大致上是“整体理解,选点切入,深化突破,照应全篇”。
3.讲究教学内容的整合。教者往往把视点集中在一些“知识的板块”之上,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它们辐集起来,这样的教学能够表现出浓郁的语文气息。
4.讲究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各种手段,对所选之“点”进行足够的充分的品味,使之作为语言学习的范例,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如下面《再塑生命》教学策划。
教材分析: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语言表达有个特点,那就是“段落”写得很漂亮:表达生动,层次分明,情感丰富,很值得我们学用。
教学思路:
1.教学视点:精段品读。
2.教学角度:读中学写。
3.课文选点:文章中的三个非常有特色的片段:“设喻描述”段,“概括描述”段,“细笔描述”段。
4.主要教学步骤:
(1)课文中有不少表达精美的段落,建议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品一品、析一析。(意在让学生整体理解文意。)
(2)教师进行教学示例。如“设喻描述”段:(开始切入)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这段话写得多生动、多有层次啊。第一层,作者先写茫茫大雾中航船的行进是多么困难,这是用比喻的方式写出自己内心的无限迷茫。第二层笔锋一转,写自己“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这个设喻非常贴切,一个听不见也看不见的人,真是比大雾中的航船还要无助,只能在“心里无声地呼喊着”。第三层笔锋再次转折,写“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充满着见到“光明”的喜悦之情,吸引着读者看“下面的故事”。
(3)师生交流,引出其他精美段式。(切入、深化)
(4)深入品析,段式学用。(选点突破)
如下面“概括描述”段的写法: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这段话用概述的方式总说并领起它后面的一些故事,同样写得优美生动而又层次分明。第一层写“活动”——“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第二层写“收获”——“懂得了……懂得了……也懂得了”串起了“收获”的“果实”。第三层写“感受”——“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在文段的更加细微之处,我们同样能感受到作者精细的表达,“懂得了……懂得了……也懂得了”这个句式用得多好!
(5)段式学用,课堂写作。(选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