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巧教 精致高效
千字以下的课文可以称为短文。
短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的比例很大,研究短文教学的艺术性、训练性与实效性,就显得很有意义。
短文是最便于进行教材处理的课文,一篇千字以下的文章,用一个课时来进行教学,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但即使是这样,短文教学设计的诸多奥妙我们还是很少去探究尝试。
“短文巧教”的“巧”,其含义比较丰富。细教、美教、深教、趣教、快教等,都可以归入“巧”字的门下。
“精致高效”四个字,是一切阅读课的理想境界,更是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美好境界。我们在这四个字上可以做出内容丰富的教学设计研究的文章。
短文,正是因为“短”,才让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有着更加丰富的想象力,才让我们对训练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有更美的追求。
那么,对于“短文巧教,精致高效”的教学设计,需要有哪些思考呢?
我的看法是:
尽量做到教学角度的新颖。
尽量做到课文处理的手法精致。
尽量做到充分利用课文的教育教学资源。
尽量表现教师教学设计中预设的魅力。
尽量做到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
尽量做到能把学生深深引入课文。
尽量做到着力于学生的能力训练。
教学的过程尽量简单明了、思路清晰。
训练的活动尽量生动、有趣、给力。
做到用一个课时完成一篇课文或一组课文的教读或自读的教学任务。
下面我引用一篇一线教师不很熟悉的课文(苏教版七上的《端午日》)来尝试一下“短文巧教”创新设计(略去导语、铺垫、过渡、小结等细节)。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