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品析 咀嚼回味

43 词语品析 咀嚼回味

像下面这样的词句品析练习,教材里面有很多:

《山的那一边》练习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春》练习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的练习从来都有矫健的身影。

词语品析,是指导学生理解、分析、品味、欣赏、运用字词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永远不可忽视的学习语言的基本活动,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文本研读活动,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语文味儿浓郁的学习活动;在任何课文的教学中,都要关注它的教学设计。

一般来说,字词品析内容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指定或者提出,一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

如笔者在原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中组织的有关内容,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都顾及到了:

活动三,品味一组奇字

在本单元中,学习内容之一就是要在大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看看它们是怎样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下面,我们就在“揣摩精彩的词语”上面下下功夫,看句中的动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它们为什么用得好。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⑦月亮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⑧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

请同学们进行课堂活动,然后自己再从课文中发现一些这样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词语品析活动的组织,一般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品析的活动主要由学生进行,二是教师应该有先行的示范与活动后的小结。

如笔者教学《生物入侵者》时,词语品析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屏幕显示——欣赏:品味语言特色)

师:这篇课文的语言,规范、生动、准确,也很有情趣。现在请大家来发现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我建议大家把一些好词记下来。这个层次比较简单。还有一个难的层次:进行字词品析。比如说“安家落户”这个词用得好,作者没有说“就在这里生根了、发芽了”,而是用了“安家落户”这个带有拟人色彩的词,生动而又形象。再比如第3段里,“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耗资”就是“花钱”,但是人家用的是“耗资”,是书面语,用得好。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你所发现的内容。

(生思考)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课文字词。

生1:我认为“啸聚山林”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把“生物入侵者”比喻成盗贼团聚山林,为害一方,使读者可以形象地认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

师:比喻、拟人,而且有声响。“啸聚山林”,写出了那种猖狂的劲头。

生2:我还认为第6段中的“束手无策”用得好。“束手无策”的意思是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作者没有像我们平时说的“没有办法”,写出了人们对“生物入侵者”大量繁殖没有一点办法,非常焦急,很无奈。

师:对,成语用得准确、简洁、生动,而且含义很丰富。

生3:“天堂”用得好,因为天堂就是仙境,大家都知道仙境里仙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用在这里形容斑贝的生活,更可以看出“生物入侵者”在被入侵地为所欲为、不受约束。

师:没有约束,所以是天堂。用得多好,也是比喻的说法。

生4:我比较喜欢第5段的“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假如换成“疏漏”,我觉得就没有原词生动形象。

师:而且,“漏网之‘虫’”的“虫”可指代很多东西。

生5:我认为第4段最后一句“在劫难逃”用得很好,比喻事情一定要发生,想避免也避免不了,这样就可以突出棕树蛇对鸟类的危害很大,使鸟类遇到很大的灾难。

师:而且它和“一旦”配合起来,就说明事物如果不注意的话,那么恶果一定会发生。

…… ……

生10:“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一句中的“几乎”用得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全”体现了“生物入侵者”的数量多,规模大。而“占领”所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使读者一目了然。

师:准确、生动,在这句话中都体现出来了。

师:好。文章字词运用的生动、简洁、规范,以及它们的情感色彩,都被我们体味出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