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中之最 引人入胜
“课中之最”是一种课文寻读的活动,是一种有趣的“引”。由它“引”出来的结果便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便需要“品”。所以,由它们所形成的学生活动是比较有效的、比较深入的课堂学习活动。
如《春酒》,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课文中“最美”的,是与“酒”有关的“细节”的描写美句:
1.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得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3.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4.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5.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它们之中渗透出来的是一种喜庆、愉悦的气氛,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情味。用“课中之最”的方法将它们“筛选出来”,进行评语言品析,就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语言欣赏活动。
这样去做,也是有教材依据的。《春酒》的练习二有这样的活动设计:课文中有很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感。找出来,读一读,议一议。
这里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活动——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这样的课堂活动,动静有致,节奏分明,对话充分,好看有用。
如《丑小鸭》,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最”生动的描写片段:
最美妙的外貌描写:
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就以为自己是一个皇帝。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
最美妙的对话描写:
但是他的这种态度,母鸡却忍受不了。
“你能够生蛋吗?”她问。
“不能!”
“那么就请你不要发表意见。”
于是雄猫说:“你能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迸出火花吗?”
“不能!”
“那么,当聪明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
最美妙的景物描写:
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最美妙的情境描写: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你们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最美妙的心理描写: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这些美好的片段描写是多么“引人入胜”,它们类型多样,笔法生动,语言精美,表达效果优美,表达作用深刻,抓住它们进行品读,正是所谓“长文短教”。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片段描写最为丰富美好的课文是《云南的歌会》。它有:
生动美好的“事物描述”片段;
生动美好的“情景描写”片段;
生动美好的“事件描写”片段;
生动美好的“人物描写”片段;
生动美好的“景物描写”片段;
生动美好的“动物描写”片段;
生动美好的“场面描写”片段。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全套初中语文教材中,这篇课文对“美女”的描绘也是最丰富多彩的。
课文中还有:
最有诗情的生活,形式最为别开生面的对歌,最热闹的“金满斗会”,参与面最大的传歌活动,最奇妙的传歌方式,最出色的歌师傅,最漂亮的银饰围裙,最特别的打秋千的习俗,最悠游自在的“赶车”方式,最淳朴本色的“超女”……
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之中,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之上,先用“课中之最”引出对全文中最精致的描写内容的朗读品味,然后将欣赏的视点放在第4段上,这一段中,有美丽的景物描写、动物描写、人物描写。
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朗读品味,美点欣赏。
欣赏方法之一:朗读,读出层次,读出情感,读出快乐的味道。
欣赏方法之二:讨论,品析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地方,写得生动的地方。
学生活动之后,教师进行课中小结:这一段,美在“有声有色”,美在“点面结合”,美在“高低错落”,美在“详略分明”,美在“情境交融”,美在“烘托渲染”……
这就是所谓“选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