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要言 提取信息

16 捕捉要言 提取信息

有诗曰“春城无处不飞花”,教材其实就是师生面前的一座春城,只要“盘”得好,就会春光常在、春花常开。

“盘”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随教随新,让课文教学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就拿“信息”一词来说,我们原来很少想到它与阅读教学有关,而现在它却是我们的“满眼风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这些话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教学设计,也应该着眼于“捕捉与处理重要信息”。看下面九个句子,它浓缩了课文精华,不就是《苏州园林》的全息内容吗?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苏州园林有花墙和廊子。

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那么,这种“捕捉要言,提取信息”的做法能够走进我们的教学设计吗?这是可以一试的:

课文:《向沙漠进军》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独特创意:指导学生实践几种获取文中信息的方法

基本教程:

1.教师说明:本节课的能力训练是“提取信息”,要学习、实践几种获取信息的方法。

2.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

3.实践的第一种方法是“提取主句”。就是提取文中的统领句、总说句、导语句、关键句、主旨句、结论句等重要句子,以把握表现文中、段中的关键信息。

请同学们提取全文的主句。(向沙漠进军。)

请同学们从“向沙漠进军”的角度,提取文中最重要的观点句。(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或: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4.实践的第二种方法是“组合要言”。就是摘取文段的首括句、中心句、观点句等重要句子,将其进行组合,加以综合性的表达,完整而概括地表现全文或全段的基本信息。《向沙漠进军》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请同学们就课文的前八段进行“组合要言”的尝试,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沙漠是可以征服的。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5.实践的第三种方法是“定义特征”。就是从获取事物本质特点的角度,给事物下定义。它要求我们:第一,用一个判断句来进行表达:如“……是……”;第二,必须简洁且高度概括,要能表现事物最为重要的特点。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防护林”下定义: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到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由人工培植且并行排列的、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20倍的许多林带叫防护林。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再给“湿沙层”下定义:

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在沙漠地区,距表面干沙层厚度10厘米以下到40厘米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的沙层叫湿沙层。

6.实践的第四种方法是“图表统计”。就是从分类、比较的角度,运用图表的方式,直观、系统表现事物的有关信息。图表法是提取、整理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优点是全面、简洁、直观;不论在哪个领域,图表法都有它的重要作用。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自列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