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问题”?

什么是“主问题”?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要的提问、问题、话题,有时候,也直接用“任务”“活动”的方式呈现。

“设置主问题”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设计手法。“主问式”手法或“话题式”手法是进入新课程以后阅读教学的全新手法,能够生动地阐释课标中的一个基本理念——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从“主问题”的运用价值看,它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整体品读的牵引力。

2.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的凝聚力。

如蒲松龄《狼》的教学: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为了指导学生理解、品读这篇短文,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1.朗读课文,从小说要素的角度简析课文。

2.《狼》表现了屠户和狼的斗争,故事情节层层相扣、紧张曲折。请举例进行分析。

3.请同学们对课文进行“字词品析”,举例分析《狼》的字、词、句的表达作用。

将三个问题恰当地安排在一节课不同的教学阶段之中,能让同学们从整体上反复地理解与品读课文,这三个问题,就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

“主问题”的变用,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设置“微型话题”。

“微型话题”也叫作“话题群”,就是众多的、发散的、可“自由选择”用于阅读理解的小话题。

“微型话题”能够使阅读教学的过程细节化、个性化。

用于阅读课堂教学的“微型话题”,其作用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中引出同学们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创见、带有思想与情感特点的谈话;有了为数不少的“话题”,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各抒己见的课堂交流,有了有趣有味的课中对话,当然也就有了让学生真正占有课堂时间的保证。

如果能够这样,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见解的活动就会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智力发展训练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微型话题”的设置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反复地、多角度地阅读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美点,又要具备一定的“统筹”思考和精细安排的教学设计能力。

又如《狼》的教学,可以用如下“话题群”形成课堂教学上生动深入活泼的教学局面:

1.从小说要素的角度简析课文。

2.读课文,分析课文层次,说说各个部分的作用。

3.有人说,这篇小说写狼必写人、写人必写狼,是吗?

4.《狼》表现了屠户和狼的斗争,故事情节层层相扣、紧张曲折。请举例进行分析。

5.《狼》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语言简洁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

6.请同学们对课文进行“字词品析”,举例分析《狼》的字、词、句的表达作用。

7.请简短分析《狼》中之“狼”。

8.请以“狡猾”与“机智”为话题,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为了更加生动周全有效地设计“微型话题”,教师需要做好如下方面细节性的研究工作:

多角度地、反复地研读品析课文,从能力训练的角度感受课文的教育教学价值。

提炼、整合自己阅读钻研教材的各种所得,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度审视它们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研读欣赏有关某课课文的若干论文资料,从中发现具有美感、具有训练性的品析角度,将其转化为可供教学之用的“话题”。

下面是我对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巴黎圣母院》的节选)阅读教学“微型话题”的设置。

这是一次对课文进行精心研读的尝试,我对很多小话题都写出了自己的赏析短文。

这是一次对“微型话题”进行细化研究的尝试,设置了角度丰富的小话题:

“课文概说”话题:

1.展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最简略的缩写

2.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课中“波澜”概说

“人物素描”话题:

1.我眼中的伽西莫夫

2.我眼中的爱斯梅拉达

“技法探究”话题:

我发现的课文中的“对比”

课文中的“议论”赏析

“内容欣赏”话题:

课文中“哄笑”描写赏析

课文中“叫骂”描写赏析

伽西莫夫“称呼”欣赏

关于伽西莫夫的“比喻”探微

伽西莫夫的“脸色”描写

伽西莫夫的“眼光”描写

三声“要水喝”欣赏

巧妙地插一笔——神父的出现

蓄势于前,急转于后——说说故事情节的重大转折

“送水喝水”情节分析

课文片段的语言欣赏

“体味感悟”式话题:

说说“美与丑的看台”

“趣味发现”话题: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欣赏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道具”的描写欣赏

有了上述“微型话题”,这个课无论怎么教学,都是别有创意、别有天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