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写作 点染课堂
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有“微型写作”的活动出现。
它们点染着课文的阅读教学,使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特别的美感。
这种美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下面的一些原因:第一,学生的活动方式改变了;第二,由此而改变了课堂教学的节奏;第三,学生的写作成果给人以愉悦的审美感受;第四,课堂教学的氛围由动到静,由静到动……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课堂“微型写作”强调活动的和谐、雅致,注重与课文内容有着天然的联系,且写作的内容要小巧生动。
最重要的是要顺势而作,自然而然,如此才能叫作“点染”。
如《大雁归来》教学中的“课文创编”: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材料,组合成一段话,表现三月大雁的“说话”声,体味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优秀的创编的“文章”如下:
三月,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
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 ……
教师小结: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这次活动出现在课文教学的最后阶段——语言品析阶段。教师运用“微型写作”的手法组织起学生的集体活动,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之中尽显课文的语言之美并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如《沁园春·雪》中的“联语写作”:
教师示例:理解这首词的文意,可以用“联语”的方式来进行。如——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请同学们用“联语”写作的方式,概说课文内容。
同学们写作、交流:
上阕写景,情景交融
下阕议论,评古论今
上阕写景,画面壮美
下阕议论,气势恢弘
上阕写景,洋溢着热烈奔放的情感
下阕议论,展现出前无古人的气概
上阕描写无边雪景,展现山河的壮丽
下阕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诗人的豪情
上阕写景,侧重写空间,展现了北国冬景雄伟壮丽的画卷
下阕议论,侧重写时间,表现了俯仰古今豪情满怀的气概
…… ……
这次写作活动安排在课文内容的理解阶段,要求学生用“联语”写作的方式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暗合了“沁园春”这种词牌的写作中对称句多的特点。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中的“自由写诗”。
请见下面教学实录片段:
师:继续我们的学习——“第三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该怎样对待新的生活。我们这一步的学习,首先要求结合你对生活的体会自由写诗,然后欣赏人家的诗。请你用“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作为第一句,写一节小诗,展示你的思想和才华。
同学们自由地写诗。教师组织交流:
生1: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迷茫,不要不知所去,
瀚海大地,苍茫天空,
哪里都有你生活的意义。
让你的灵魂飞离这虚伪的世界,
用婴儿般纯真的笑脸,
迎接你新的开始。
(掌声)
师:生动,多好,他大概用了两分钟就举起了手。
生2: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骄傲,不要自满,
要让一切恶习没有生存之地,
要让一切优点温暖大地。
要热爱一切一切,
带着无限的欢乐,
成为生活的开始。
师:(感慨地说)生活是多么美好!
生3: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们要诚实守信,坚强乐观,
新的生活需要不断努力,
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充实。
师:他在跟我们谈心吗!谢谢。
生4: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
因为新生活也是崭新的。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用真诚的心去面对,
因为新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开拓。
师:多好,用了反复的手法,用两个诗节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生5: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吸取前车之鉴,
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要努力去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热情拥抱它,享有它,
要诚实踏实地过每分每秒,
不要让生活在你的人生中反复地重新开头,
因此要让自己努力创造一个新生活,
才是精彩的成功。
师:我喜欢你的一句诗:不要让生活在你的人生中反复地重新开头。多好!
生6: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不会再哭泣,
我要勇敢地前进,
我相信生活不再将我抛弃,
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生活总要继续,
阳光总会来临,
拭去眼角的泪,
勇敢向前去。
师:(抚着这位身材娇小的女生的头亲切地说)你会美丽地长大!
…… ……
这次写作活动安排在美诗品读的起始阶段,先请学生写诗,尽情抒发自己的心声,然后品读诗人写作的用同样的方法开头的小诗,让学生在先写后品的活动中得到双重的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