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之三:比较辨析,理解词义。

方法之三:比较辨析,理解词义。

如《马说》教学实录片段:

师:第二步是“辨析积累”。这是你们的活动了,怎么辨析呢?文言课文中有很多的词是反复地用,有的时候就表现出形同而义不同的情况,称之为一词多义。下面你们做一个这样的活动:每个人找一组这样的词,两个字的形状是一样的,如两个“之”、两个“也”等,但是它们的意义不同。要一组一组地找。

(学生在课文中找,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就开始交流学习所得。

生:“食(shí)”和“食(sì)”,第一个是“吃”的意思,第二个是通假字,通“饲养”的“饲”。

师:一个“食(shí)”,一个“食(sì)”,形同,义不同,音也不同。

生:“不以千里称也”和“策之不以其道”,前一个“以”的含义是“因为”,后一个“以”是“按照”的意思。

师:两个“以”不同,这是第二组。

生:“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以理解为“难道”,第二个“其”应理解为“那是”。

师:好!三组了。

生:“策之不以其道”和“执策而临之”,第一个“策”是“鞭打”的意思,第二个“策”是“鞭子”的意思。

师:第四组。

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和“策之不以其道”的“之”,前一个是“的”,后一个是“它,代千里马”。

师:两个“之”的意思不同。

生:“千里马常有”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常”不同。

师:大家看,又是一组!还有!

师:老师给你们提示一组。“而伯乐不常有”的“而”是“然而”,“执策而临之”中的“而”则表示两个承接的动作,这两个“而”也是不同的。

师:还有一组。“千里之能”的“能”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能”不同,前一个“能”指的是“能耐”,后一个则是“能够”的意思。

…… ……

师:你们看,通过这种辨析词义的活动可以找出很多组词义不同的词。反之,还可以找出很多组词义相同的词。它的方法就是两两相比,甚至三个相比,四个相比。大家看课后练习的设计,就是这样比出来的。因此,你们熟悉了这个操作方法之后,自己也就可以编练习了,就能找出很多组很多组词义不同的词,这就叫“辨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