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切入 省力省时
下面是《故宫博物院》的一种教学思路:
1.师生共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文意把握”、进行“要点概括”。
2.教师将教学视点引向课文第11自然段,建议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进行探究与交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说明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研讨的结论是:从结构上说,这一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说明内容的小结,又引出下文对乾清宫等内容的说明,既呼应前文第2段,又照应后文第16段。从内容上说,它既简说了故宫建筑群的巧妙布局,又概述了全文主要的说明对象。
3.选择课文精段进行品析。
这个教学思路运用了一种艺术的快捷手法,那就是“切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很快地“切”到课文第11段。看起来这好像是理解清楚了第11段这个“点”,其实正是它带起了对课文全面的理解,使全文的思路一目了然。
这里所谓“切入”,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针对或利用课文本身某个方面的特点,不旁逸斜出,不迂回曲折,直接地、利索地将教学内容“切”进课文的重点部分或关键部分。
这里所谓“切入”,就是有意识地突出某一部分、某一类别、某一重点的教学内容,而有意识地淡化、弱化某些教学内容,从而省力省时,让教学的线路简洁,让教学的关键突出。这里所谓“切入”,就是艺术地“选点”,就是有选择地有方向地进入课文。运用“切入”的教材处理手法,既要注意前有铺垫——先要整体地理解一下课文,更要注意后有深化——“切入”的目的是强化“切”进的地方的教学。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思路设计就可以表现出上述特点:
1.导入。
2.速读课文(做到前有铺垫):整体了解课文,讨论——作者在哪三个典型环境中表现了鲁提辖的性格特点?(鲁提辖在酒楼;鲁提辖在客店;鲁提辖在肉铺)。
3.切入课文:现在重点品读“鲁提辖在肉铺”这一块……
4.精细品读(做到后有深化):①分角色朗读;②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层次;③理解这一部分的描写手法;④重点品读对对“三拳”的描写。
5.顺势积累:以“有趣有味的‘三’”为话题,寻读、提炼课文中的“三”,介绍、交流课外知识中的“三”。
换一个说法,所谓“切入”,就是很有力度地将我们引向课文的深处。这种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有多角度的运用。
如,可以单刀直入地由某个角度直接切入到课文内容的寻读活动,带动同学们对课文细细理解。
《月亮上的足迹》教例:
师:同学们,“月亮上的足迹”的含义就是“人类登上了月球”,但它的表达却是那么生动形象,像这样“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在课文中俯首可得呢。
同学们寻得: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竖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一个伟大的时刻;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人类伟大的一步;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于是教学从语言品味方面顺利地切入了课文。
如,可以通过探究式提问的方式角度直接切入到“诗词五首”之类的课文之内,有目的地进行所选中的内容的教学。
《诗五首》教例:
师:今天我们学习《诗五首》,请同学们读一读本课中《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这五首诗,看哪两首诗的内容相近。
生:《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这两首诗都是写到乡村访友做客的,这两首诗的内容相近。
师:咱们今天就与两位诗人同行吧。
于是教学从课文组合的角度很快地切入了课文。
如,可以通过选点品读的方式直接切入到课文的重点内容,必要时可以切入一次,再切入一次。
《孔乙己》教例:
师:大家从课文中找例子,说一说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
生: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的人,是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的人,是好喝懒做、偷偷摸摸、经常挨打的人,是迂腐的自命清高的人,他是一个酒客,是一个“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人……
师:“孔乙己与‘酒’”是本课表现人物的重要角度。现在进入课文,品一品孔乙己平时到酒店喝酒的情节内容。(第一次切入)
(师生活动)(教师过渡)
师:现在让我们再进入课文,品一品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节内容。(第二次切入)
(师生活动)(教师小结)
于是教学用多次切入的手法引导学生进行了选点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