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词写话 趣读课文

62 给词写话 趣读课文

阅读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知识积累,语言学用,能力训练,方法传授,情感熏陶。

就一般情形下的教学而言,“读懂课文”不是目的。

“读懂课文”永远不能放在阅读教学任务的首位。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多想一些方法,有意地多设计一些得体得法的“绕着弯儿走”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历练,既能受到能力的训练,又能够积累知识,同时解决课文理解的问题。

“给词写句”,或者“给词写段”,或者“给词说话”,就是一种灵动的趣读课文的活动,一种“绕着弯儿走”的能力训练活动。

所谓“给词”,就是给学生“点出”所教学课文中的若干词语;所谓“写句”或“说话”,就是请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创造性地表述本课的内容。

这是很有趣的阅读活动,是有趣的说或写的活动,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集体训练活动,是能够把学生深深引到课文之中的思考与表达的活动。

如《生命 生命》教学中的一次“课文概说”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用词说话”中把握课文文意。

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 ……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我点出文中“震惊”“震撼”两个词,请同学们运用这两个词来概说全课的内容。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准备,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对自己说”“对同桌说”。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和小瓜苗不屈向上的精神令作者震惊,作者静听自己的沉稳而又有规律的心跳,给自己以极大的震撼。于是作者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地流失、必须对自己负责的道理。

“我”为小飞蛾的求生欲而震惊,“我”为小瓜苗不屈向上的精神而感动。“我”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让作者震惊的,是小小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是那小小瓜苗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精神;让作者震撼的,是他居然听到了自己的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于是他深深地感受到: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 ……

“给词写句”或“给词说话”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着力钻研课文文本,提炼出有训练价值的“抓手”;同时需要教师自己先进行实践,了解其中的深与浅并尝试其可能性,以保证课堂上的写与说的活动顺利进行。

在《说“屏”》的一个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活动。

一次是“课文内容再表达”,解决文意把握的问题。

一次是“课文内容巧表达”,解决多角度细节性地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课文内容巧表达”运用的就是“给词写句”的教学手法:

给同学们四组词语,请各自任选一组,就课文内容写几句话,要求生动地表述课文内容而又不是照抄原文——

诗意 情境 向往 微妙

擅长 功能 美感 称道

帷幕 装饰 书斋 休憩

造型 轻巧 绘画 得体

这四组词语,每组都是四个词。其实原来的设计,每组都是五个词,在我自己事先进行的写作尝试中,觉得难度比较大,于是调整为每组四个词。

课堂上,同学们写出来的“作品”可谓五彩缤纷:

屏的造型十分轻巧,却能将室内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屏上的绘画与书法,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用它来装饰室内,既得体、美观而又不失情趣。

屏是富有诗意的名词,屏这种物品十分微妙,能带给我们如诗如画般令人陶醉的情境。“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每当听到这样的诗句,都让我心生向往之情。

屏的造型是轻巧的。屏的绘画色彩丰富,富有诗意。屏的设置,要在多方面都做到得体,才能使其更加微妙。我们的先人真是了不起,能够在屏这件事物上做出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

屏与帷幕起着相同的作用,不同的屏可装饰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喜欢把屏放在书斋中,累了,可以在欣赏中休憩,引发诗兴,引发遐想。

屏,一种微妙的有着文化传统的用具,在起着多种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表现出诗意的情境,让人对屏上画中的世界心生向往之情。

屏是极富有诗意的。它仿佛能渲染出一个极富有文化底蕴的情景,令人充满了向往。它的微妙无处不在,从功能到内涵,无不展现出古代人们的才华与智慧。

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赋诗作画,这样使本质上功能齐全的屏更加富有美感,令外国人惊叹不已,连声称道。

屏,一种本身就富有诗意的事物,虽然与帷幕起着相同的作用,但其中的情趣,自然比前者要超出许多,在书斋内置一屏,不但能够装饰环境,也可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这美丽的屏,真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屏的功能极为广泛,既可以作为艺术的点缀,又可以挡风,既可以放置于室外,又可以放置在室内。但是无论安放在何处,它都好似一篇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凡是观赏过屏的人都会齐声称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