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演读 激动心灵
演读,就是表演式地朗读,就是角色朗诵,就是类似于艺术家们所表演的诗朗诵或者文艺节目中的散文、诗歌朗诵。
语文课堂上的演读,是朗读训练的最高层次,是具有艺术美的朗读。
语文课堂上的演读,大多数是集体活动,是比较公平的同学们都可以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堂上的演读,是一种文艺性的文学活动,它有优美的文学氛围,每一位参与者都有身处其中的角色感。
语文课堂上的演读,是让所有参与者都有成功感的吟诵活动,每一个人都力求读出轻重、读出起伏、读出缓急、读出真情、读出韵味。
语文课堂上的演读,有时候就是教学中的“高潮”,气氛热烈,形式高雅,有声有色,能够激动心灵,让同学们充分享受审美的愉悦。
语文课堂上的演读,讲究“蓝本”的策划,讲究角色的分配,讲究内容的编排,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气质。
演读的方式,主要是领读、齐读。
课堂演读,需要精心设计好的“蓝本”。“蓝本”的设计,主要在于角色的分配,既要考虑到能恰切地表现文本的内容,又要考虑到角色活动的匀称性。如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演读“蓝本”:
朗读基调设计:男声深沉,女声亮丽。
情感基调设计:男生读出平稳、深沉的语气,女生读出乐观亮丽的语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男合(舒缓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女合(亮丽地):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男合(沉稳地):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男女合(乐观地):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男合(平稳深沉地):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女合(响亮亲切地):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男女合(乐观稳重地):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课堂演读的“蓝本”,有时应该是对课文进行过再加工的。这种加工,可以由教师进行,更多的时候是设计一个课堂活动环节,由学生来进行集体创作或者个人创作,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深入文本,以使学生的活动更加充分。下面就是一份经过再加工的朗读材料。它的加工方式是“浓缩”,当然,也还可以运用更加别出心裁的加工方法。
《安塞腰鼓》朗诵材料:
男领:看!——
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女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男合: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众合: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男女领:好一个黄土高原!
众四步轮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
有时候,不仅仅要设计学生的演读活动,还应将教师的活动也设计进去。这种活动设计的意义在于,师生共享朗读教学的资源,师生都有高度的注意,师生共同演奏这和谐的教学乐章。
如《沁园春·雪》的演读编排:
沁园春·雪(1936年2月)毛泽东
老师: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女合: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众合: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老师: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众合: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合: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女合: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众合: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老师: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众合:还看今朝。
课堂演读,很少用在课文教学的起始阶段,较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的“中部”,有时也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收束之处,课文教学在美好的朗读之中戛然而止,留给师生以无尽的意味。
如《雪》的片段朗读,用于课文教学的收束,读完即下课:
师: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合: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女: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师: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男: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合: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停两拍)
师: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女: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男: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课堂演读,其教学材料是有选择性的。有的材料只适合于“独诵”,如《再别康桥》,就不宜设计上述的演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