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引申 丰满内容

38 顺势引申 丰满内容

请欣赏王君老师《岳阳楼记》的教学片段:

我们的朗读课,是在20个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相似的名句朗诵中结束的。我领诵,孩子们齐诵。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们感动成山,我们激动成河。

第20句,最后一句了。

我高声领诵:“毛泽东说——”

孩子们情在弦上,蓄势而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天”字落地,我没有给孩子们休息的机会,我紧接着高声诵道:

“我们说——”

孩子们愣了片刻,因为这是朗诵材料上面没有的。

我一字一顿:“孩子们,认真想想吧……”

每一双眼睛都像要喷火,每一个孩子的表情都无比庄重。

…… ……

(摘自《中学语文》2005年第9期第22页)

引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有时候是可以由课文材料引申开来的。

由一篇课文引申出一类课文。可以从主题、体裁、内容、有关资料等不同角度引申,展示教师深厚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

这种引申,其实是一种理性的教学设计,是从“实”“活”“美”的角度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

因此,“顺势引申”,就成了朗读教学设计的又一种设计手法,又一种设计技巧。课文材料和引申出来的朗读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课堂上一条优美动人、内容丰满的“朗读链”。

如笔者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诵读欣赏课的设计:

教学创意:以“边塞诗联读”的方式组织“顺势引申”式课堂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边塞诗是盛唐时代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描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奇异景色,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情调激越,音韵铿锵,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