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体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作用。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
(一)先天因素
影响人体健康的先天因素是遗传。遗传是指自然界多种生物通过一定的生殖方式,将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学告诉我们,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排列其上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携带有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可以把上代的特征(如肤色、身高、相貌等)传给下一代。当携带的遗传信息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时,就会引起遗传性疾病。现在已发现有5 000多种疾病与遗传有关,如色盲、唇裂、血友病、糖尿病等。
(二)后天因素
影响人体健康的后天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六种。
1.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人体与延年益寿的保证;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各种疾病,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与寿命。如经常暴饮暴食、营养不合理,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若经常抽烟、酗酒,甚至吸毒,就会严重损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若陶醉于色情场所或打牌赌博寻求刺激,就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若养成纵欲行为,甚至嫖娼、卖淫,就会染上各种性病,并败坏人格和社会精神文明。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空间客观物质世界,如水、空气、土壤及其他生物等。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人体保持着一种平衡关系,对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如森林滥砍滥伐、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噪声等,对人体的健康有损害作用。
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在社会环境中有诸多的因素与人类健康有关,如安定的社会、良好的教育、发达的科学技术等因素,无疑会对人体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正常发展。
3.心理因素
人类的心理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的心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的大脑对社会客观现实的反映。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大脑功能得以改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治病的能力,使人感到精力充沛;而消极的情绪则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若常常处于闷闷不乐、忧虑、紧张压抑的精神状态,就会导致躯体生命系统整体功能的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损害人体健康。
4.营养因素
营养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合理的营养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如果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全面,就会引发各种营养缺乏病,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或维生素B缺乏症等;如果营养摄入量过度或失调又会引发各种“现代文明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科学合理营养,使日常饮食尽量符合营养科学、合理的要求,保证身体健康的需要。
5.运动因素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体通过运动可使各种身体机能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也曾做过明确说明:体育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事实证明:适宜的体育活动对人类的健康始终起着独特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使心脏功能得到增强,预防和推迟病变,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6.健康意识因素
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的过程中,对健康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理念和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
现在大部分人对健康的理解存在误区,对自身的亚健康状态认识不足。多数人只有在身体表现出明显的病态以后,才会意识到自身健康出现了问题。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人们的主观认知,对健康会产生积极的、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