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三、青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人生道路上,每时每刻都可能遇到各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研究证明,适量的刺激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多、过强、过长的心理压力或刺激会影响人的心身健康,如心因性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以及诱发或加剧内因性精神病或躯体疾病。

(一)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由于个体素养或个性的缺陷导致对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性刺激不能适当地调试,从而产生较明显的情绪困扰、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并造成社会功能(正常工作及人际关系)受损。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情绪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

多见于抑郁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对一切失去兴趣,也有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心悸、呼吸不畅等为主。

2.以品行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

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侵犯他人的权利或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逃学、斗殴、破坏公物、说谎、滥用药物、酗酒、吸毒、离家出走等。

3.以躯体不适为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

患者以疼痛(头、腰、背以及其他部位)、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或其他不适为突出表现,而检查又未发现躯体有特定的疾病,症状持续不超过半年。

4.以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为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

患者原来工作学习能力良好,但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学习困难等症状。

5.以社会退缩为主的适应障碍

患者以社会性退缩表现为主,如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不愿上学或上班、常闭门在家,但不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

(二)人格障碍

严格意义的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学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格之间的行为特征。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终生。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如下:

1.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遍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2.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3.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发作起来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到自身行为不当,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4.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5.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以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其行为目的是吸引他人同情和注意。

6.悖德型人格障碍

悖德型人格障碍,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关爱;易激怒,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到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7.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好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别人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8.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显著特征是社会退缩。

9.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会用微笑、点头等肢体动作表达情绪。

10.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类以过分服从和依附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就是过度依赖他人,而构成这种自我淡化的原因是对遭受遗弃的恐惧感。

(三)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患者对此深感痛苦,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基础。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1.共同特征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

2.症状表现

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复杂多样,有的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有的则有心悸、胸闷、恐惧等。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和变化与精神因素有关。比如有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每当情绪紧张时就会出现腹泻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容易疲劳等;

(2)情绪症状表现为烦恼、易激怒、心情紧张等;

(3)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

(4)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等;

(5)内脏功能紊乱,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症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

(四)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常以这类性偏离行为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

1.性心理障碍类型

性心理障碍主要分为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身份障碍又分为性别改变症、双重角色异装症和童年性身份障碍三种。性偏好障碍主要有恋物癖、异装症、窥阴癖、施虐癖、受虐癖、摩擦癖等。

2.防治性心理障碍的方法

(1)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是医生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对其实行心理疏导,从正面阐述正常性心理状况及性心理障碍的发生情况,通过认识疗法,让患者对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效果等全面了解。

(2)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性心理障碍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围绕性兴奋或性高潮能力为轴心,运用变换刺激方式和强化训练方法以实现性行为重建。

(3)生物反馈法。

通过现代高科技,使人学会随意控制和调整体内的生理活动,使患者全身松弛、消除紧张疲劳,同时调整并建立正常的性兴奋信号,消除异常性冲动的发生。

(4)药物疗法。

包括使用性激素、抗抑郁剂、抗焦虑剂等,其目的是帮助消除某些抑郁、焦虑等不适症状和减少异常性冲动机会,防止产生不良后果。但单凭药物治疗是难以痊愈的,药物疗法多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五)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有以下几种: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为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见的一型。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妄想和幻觉,但以妄想为主,这些症状也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方面。妄想为原发性妄想,主要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这些妄想通常结构松散、内容荒谬。如出现关系妄想时,患者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是针对自己的,都与自己相关:别人的议论是对他的不信任的评价、别人润嗓子发出的声音是在传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别人瞥一眼是在鄙视自己等。

(2)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起病多在18~25岁的青春期。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思维障碍表现为言语杂乱、内容离奇,难以为人理解;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转瞬又变得大怒,令人难以捉摸;行为障碍表现为动作幼稚、愚蠢、做鬼脸、傻笑,使人无法接受。此外,也可能有妄想和幻觉,但较片面简单。本型病人生活难以自理,预后较差。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较为少见。起病较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紧张性木僵,病人不吃、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如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清醒。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躁动,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严重时可昼夜不停,但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复又进入木僵状态。本型可自行缓解,治疗效果也较理想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较为少见。起病隐袭,发展缓慢,多在青少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早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头昏、失眠等,然后逐渐出现孤僻、懒散、兴致缺失、思维贫乏或松弛、情感淡漠和行为古怪,以致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但没有妄想、幻觉等明显的“阳性症状”。病情严重时精神衰弱日益明显。病程至少2年。本型预后最差,以痴呆状态为最终表现。

(5)其他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除以上几种精神病症状较为明显的类型外,尚有未分型、残留型和抑郁型等几种类型。未分型精神分裂症是指多种症状交叉混合,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症,也可称为混合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是指在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活动期后迅速转入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非特征性表现的人格缺陷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是指精神分裂症急性期除“阳性症状”外,同时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如精神分裂症其他各种症状减轻后才逐渐出现抑郁症状,则称为分裂症后遗抑郁状态。

(六)心身疾病

目前,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显然,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一般情况下,心身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1)循环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神经性心绞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功能性早搏、原发性青光眼。

(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3)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

(4)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症。

(6)泌尿系统:夜尿症、神经性尿频。

(7)皮肤:神经性皮炎、瘙痒症、过敏性皮炎、荨麻症、湿疹、多汗症。

(8)耳鼻喉:美尼耳病、过敏性鼻炎、耳鸣、晕车。

(9)生殖系统:女性表现为月经期不正常、无月经症、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男性表现为阳痿、早泄、不孕症等。

(10)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症、书写痉挛、痉挛性斜颈、颈腕综合征、面部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