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概述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通过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公共课程。课程集中反映社会发展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课程愿景,引领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取向,构建着理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

(一)课题性质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灵活选择学校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掌握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上,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以体育选修课为形式,重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体化”,即打破单一的授课结构,把课余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与竞赛融入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规范体育管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等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以完善的体育与健康新型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把主体教育、合作教育、终身教育、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形成一个整体。

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

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学校选择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以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特征。

2.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某些特定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从而减少运动技能学习的项目内容,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

新的评价体系应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馈和诊断作用为基础,把学习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建设评价有机结合,既要处理好三种评价的协调关系,又要使评价体系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