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一)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

目的是人的自觉活动和行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在实践活动前,实践的主体总会先在头脑中形成目的,然后再依目的去制订措施,选择方法、途径和手段,进而去实现它。在此过程中,目的既成为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又表现在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具有主观性、预见性、概括性等特点。它为人的实践活动规定了总的方向。

针对我国学校体育实际,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目标是人们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目的和标准的统一。它包括了使命、对象、目的、指标、时限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系统,是人们实践活动最终期望和期望结果可考核性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实践活动目的具体化表现。它具有具体性、明晰性、系统性等特点。

由于目的具有概括性,很笼统、原则和抽象,不能分层到实践中去直接操作。因此,目的必须分解成具体目标,并通过目标去逐一实现。

1.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争光。

上述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体现了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教育、体育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体的需要,比较符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为保证学校体育总目标的实现,首先应该达到以下效果目标:

(1)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使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对自然环境有适应能力,对疾病有抵抗能力。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针对他们身体各部分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要采取加强身体锻炼与养护结合,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并重视体态教育,塑造匀称健美的体型;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把握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到高中阶段,针对学生已进入青春后期,生长发育减慢,应巩固提高已获得的体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尤其要重视发展耐力和力量素质,增强体魄。高等学校学生身体发育已接近完成阶段,可针对不同专业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学生对某些体育项目的爱好,组织相应的体育活动,并不断提高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不仅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改善和提高全民族的体质健康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和健康生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学校体育本质上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的教育过程,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原理和方法及卫生保健、自我养护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体育运动中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技能,并认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意义,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最终使他们受益终身。

(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联系,是通过“兴趣”和“能力”的桥梁来实现的。学校体育的重点更多地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上,在培养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技术、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有了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和态度,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且终身受益于体育。学生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和手段,以满足终身体育的需求。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结合体育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锻炼身体,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拼搏进取、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良好思想品德,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5)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学校是各种运动人才的摇篮,因此,学校要善于发现有运动天赋和运动才能的学生,并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使他们不仅成为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骨干,同时也成为国家优秀运动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组织具有本校特色和传统的高水平运动队,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国争光。

上述学校体育的具体效果目标,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才能完全实现。但要注意的是,应根据各教育阶段体育的特点、侧重和要求的不同而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