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的起源
2025年10月13日
一、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是武术运动的精髓,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曲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考证,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大约在17世纪90年代,山西人王宗岳写了一篇《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近神明。”把太极哲理与陈氏太极拳结合起来,从而确立了太极拳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