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名人体育教育观
(一)我国古代名人体育观
1.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体育思想,很重视快乐教育,认为乐舞对发展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高格调的娱乐活动,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对追求真善美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2.墨子
墨子深通军事,主张以武力反对侵略,提高武士的社会地位。墨家教育中,注重武艺技能和勇敢精神的培养。
3.颜元
颜元,清代著名教育家。他反对程朱理学“重心轻身”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提出要“习行”“习动”,只有动才能“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性情,长人信义”;并将动的意义拔高到“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的程度。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和实践,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次明确了体育具有教育的意义,他是全面教育思想的早期尝试者。
(二)我国近现代名人体育观
1.孙中山
孙中山,一贯重视体育,认为“今之提倡体魄之修养,此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视强身健体为国家存亡的前提。他为上海精武体育会题词“尚武精神”,以弘扬中华传统武术。
2.蔡元培
蔡元培,比较系统地研究和介绍了西方全面教育思想和体育学说,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必须体、智、德、美四育并重”,“完全之人格,首先在体育,体育最重要之事为运动”。其体育观集中体现在他《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文末他引用“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表明体育有助于对身心健康的看法。
3.毛泽东
毛泽东于1917年在《新青年》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文章分八节对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等作了系统论述,深刻批判了当时的教育和体育。毛泽东认为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首要意义:“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也,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因此他主张“三育并重”。在运动方法方面,他强调应“有恒”“注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