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对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作用如下。
(一)体育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1)体育运动可促进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体育锻炼有利于平衡骨骼及全身的钙、磷代谢,加速矿物质的骨内沉积,使骨密度增加。长期锻炼者的骨骼直径增粗,骨髓腔增大。体育锻炼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加快。供给身体各器官的血液增多,供给骨骼的营养也就多,可促使骨骼更好地发育增长。同时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明显增大,使肌肉变得结实有力,还可改善骨骼肌的血液供给,从而提高肌肉剧烈而持久的工作能力。
(2)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3)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体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大脑机能,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
(三)体育能有效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体育运动的生理效应波及的心理应答性效应。
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对大脑的供血机能,促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灵活性加强,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大脑皮层中由于受强烈刺激而保留兴奋点就会消失或部分消失,从而缓解因外界刺激造成的愤怒、激动、悲痛、忧郁、烦躁等不良状态和心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学校体育形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个性培养和发展需要,在不同的个体或集体运动项目中,树立自信心,锻炼了坚强、果敢、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在公正合理的竞争中,锻炼提高了自身修养;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中获得安慰和满足,改变了精神面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情。
(3)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类的心理适应能力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际交往的能力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的独特性在发展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体育运动与其他活动有所不同,他有自己的特点,就其教学来讲,它包括讲解、示范、训练、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就其活动环境来讲,有室内、室外,就其本身过程来讲,也是千变万化,如对手的情况,战术的运用,运动客体的变化,场地的干扰等。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训练、竞赛,可以使学生体验各种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对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5)培养团队精神。
体育运动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使人的机体得到发展增强,生理机能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能不断提升。体育不仅能赋予人们强健的体魄,并且能增强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处理能力。且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今社会,为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逐渐减少“文明疾病”“都市疾病”,体育运动在关照、监控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是许多其他活动所不可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