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绪 论

悠悠华夏,丝路要冲,千年古郡,烽燧相望。丝路明珠固原,从诗经中走来,一路风云沧桑,一路璀璨辉煌。固原在历史上几易其名,初称大原,而后高平、萧关、原州等。明景泰三年(1452),称固原,源于北魏置原州城而得名,又缘于唐末原州治所内迁,老原州被称为“故原州”“古原州”,因避讳“故”而改“固”,终得固原,意为固守中原、固若金汤之意。固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连三省,接五市。茹河、葫芦河、泾河、清水河发源于境内,诸水从东西南北分流出境,是中国远古文化的孕育地之一。固原历来为商贾云集之所、兵家必争之地,万年时光积深厚底蕴,千年洗礼铸古郡之韵。固原历史文脉清晰,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民俗风情浓郁,是一方生生不息的风骨之地、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也是古代关中西北的天然屏障,更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冲要之地、贯通东西的古今通衢。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固原跨越千年历史,从刀耕火种到全面小康,古老的土地承载着历史的荣光,执念于坚毅果敢的梦想,正在现代文明的快车道上铿锵前行。

古老的固原,历史厚重,文脉悠远,典藏了数不胜数的古老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固原先民开创固原史前文明,缔造华夏文明之光。彭阳茹河流域的岭儿、刘河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宁夏南部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新石器时代,以六盘山脉(古称陇山)为中心的泾河、茹河、清水河上游的诸河谷地带,文化遗址广泛密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菜园文化、齐家文化融会此地,华夏文明的光芒已在固原大地闪耀。被评为“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是西周分封诸侯国都邑城址的物化见证,将六盘山地区建制史提前了1000多年。

历史的固原,沧桑历历,风物犹存,留下了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珍品。周朝之后,秦置县,汉置郡,北魏置镇,北周改州,宋金设军置州,元添路,明增卫,清升直隶州,至今两千余载,地名不绝史册。“雄关存旧迹,形胜壮山河。”战国秦长城蜿蜒千里、据险制塞,虽历经千年历史岁月剥蚀而残破,依旧闪耀着先人的智慧,可寻踪到古代固原的历史韵味。“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绵延千里的丝绸古道,打开了中西商贸、文化交融通道,固原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和交会焦点。“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固原的历史,悲壮激越,声震华夏。秦昭襄王修筑长城,秦始皇首巡天下拜山祭水,汉武帝六出萧关巡察边防,赫连勃勃高平创业,唐太宗观马牧于原州,宋王朝接连修筑城寨,元代兴建开成安西王府,明代设置九边重镇,清代大规模征战,铸就了固原“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的“九边重镇”地位。军事重镇固原,自西周至清代固原直隶州,演绎过无数次战争云烟和多次民族融合,虽几经战火兴衰,古郡之韵却更加璀璨夺目,文明之光更加熠熠生辉。

近代的固原,红旗漫卷,风雷激荡。民国初年,内争不息、诸事纷乱,扣税重压、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革命时期,长征红军、西征红军、追击军、援西军前仆后继,播撒革命火种,固原成为陕甘宁边区西方前哨站和抗日后援地。红军长征过固原浩气长存,红军墙、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红色遗址保护完好。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翻越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站在山峰远眺,毛泽东意气风发,吟唱出《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鏖战任山河,拉开解放宁夏的序幕……滚滚红色岁月,浓浓家国情怀,在固原凝结成绚烂夺目的红色文化,洗礼锤炼着六盘儿女的灵魂。从此,固原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阔步走在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新征程上。

古道悠悠,往事千年,车轮滚滚,岁月不息。丝路驼铃早已远去,金戈铁马空余黄土。几代人治山治水,八年精准扶贫,固原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胜利之山红旗漫卷,底色锃亮续写新篇。“红色固原、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厚植了固原发展的最美底色,“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照耀着新时代的固原大地,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奋力描绘,被誉为曙光之山、胜利之山的六盘山,正在见证固原新长征路上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