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朝那湫的祭水活动

四、秦在朝那湫的祭水活动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典籍《礼记》中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之说,明确把祭祀列为众礼之首。祭祀大致分为祭祀祖先和祭祀神明两种情况,而在神明的祭祀中,尤为注重水神。大海、河流、湖泊皆有神明主宰。西北地区古人通常称湖泊为湫,朝那湫(即现在常说的位于原州区和彭阳县交界处马场村的“东海子遗址”)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面广水深,不增不减,古人遂认为此湫亦有神明,先秦时期便在此祭祀湫神。

战国秦昭王在位时,将今宁夏南部包括湫渊(朝那湫)纳入了秦国版图,并修筑了长城。湫渊位于秦长城以南2千米的群山之间,水域面积广大,在秦国与楚国的争战中,秦国投《诅楚文》于朝那湫,文曰“受皇天上帝及丕显大神巫咸之几灵德,赐克剂楚师,且复略我边城。敢数楚王熊相之倍盟犯诅,箸诸石章,以盟大神之威神”[12],以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国败亡。

朝那湫为秦在西北重要的祭祀场所,作为华山以西四大名湫之一,历史上曾与长江、黄河、汉水齐名。东海子遗址东南有一小山丘,高约60米,面积3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1—3米。地面遍布汉代绳纹大板瓦、陶罐残片以及历代砖瓦等遗物,2007年首次发现有关“朝那湫”残碑,为确定秦朝那湫的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彭阳县古城镇朝那湫出土的残碑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著:《史记》(修订本),中华书局,2014年版。

[2]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3]陈育宁主编:《宁夏通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佘贵孝、郭勤华编著:《固原历史》,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5]马强:《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西周遗址》,《考古》2021年第8期。

【注释】

[1](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第四》,中华书局。

[2](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第四》,中华书局。

[3](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第四》,中华书局。

[4](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第四》,中华书局。

[5](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第四》,中华书局。

[6]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53页。

[7](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华书局,第122—123页。

[8](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华书局,第123页第九条《集解》孔安国注释。

[9]《国语·周语》。

[10]《国语·周语》。

[11]《国语·周语》。

[12]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9),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6—2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