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后期的高平起义

三、北魏后期的高平起义

北魏后期,地方的刺史、太守聚敛无已。他们征收租调时,恢复长尺、大斗、重秤。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农民或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北魏统治者除加重剥削未逃亡的农民外,还大肆搜捕逃亡的农民,引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孝明帝正光四年(523)三月,沃野镇镇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将起义,相继攻占了沃野镇(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黄河南岸)、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等处,其他各镇的兵、民纷起响应,北边处于各族人民大起义的风暴中。正光五年(524),高平镇(今固原市原州区)敕勒族人胡琛称高平王,攻占高平镇以响应破六韩拔陵,并派军进攻豳(今甘肃宁县)、夏(今陕西靖边县)等地,北魏别将卢祖迁出兵镇压,义军失利,遂向北撤退,寻求援兵。高平起义后,秦州起义爆发,秦州(今甘肃天水)羌人莫折太提率众起义,自称秦王,不久,莫折太提病逝,其子莫折念生代立。

起初两支起义军之间不但缺乏必要的联系,而且相互攻伐。莫折念生出兵攻占高平后,派部将卜朝占据高平,自己率军到达岐州(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区)。十一月末,高平镇民袭杀卜朝迎接胡琛,胡琛再次占据高平,并派部将万俟丑奴(鲜卑人)进军泾州,威胁着关中的安危。孝昌元年(525),北魏孝明帝先派雍州刺史元志领军镇压起义军,后又派吏部尚书元修义为西讨诸军节度,以加强关陇政府军的力量。八月,莫折念生大败魏军于陇东,俘斩北魏都督元志。孝明帝急忙下诏派遣北魏名将崔延伯和幽州刺史萧宝夤,代替元修义西拒莫折念生。莫折念生战败后请求投降,萧宝夤派崔士和进驻监管,企图控制莫折念生的起义军,但率领北魏军队西进的大都督元修义等却心有余悸,停军陇口,不敢西进,给了起义军休整的机会。此时,崔延伯、萧宝夤乘胜率领甲士12万人、铁马8000匹,进驻安定,集中力量进攻胡琛。胡琛派遣大将万俟丑奴安大营于泾州西北70里的当原城,大败魏军,死者万余人,阵斩崔延伯,魏廷朝野俱叹。起义军方面士兵大振,泾水的上游地区为起义所控制。这次胜利消灭了北魏西征军的一部分主力,成为关陇起义军由衰复盛的转折点。

孝昌二年(526)莫折念生再次举起义旗,囚禁崔士和,送到高平后被杀。从此以后,莫折念生领导的以羌族为主的秦州起义军和胡琛领导的以匈奴、鲜卑族为主的高平起义军走到一起,由前期相互抵牾、牵制甚至残杀,终于结成了同盟,秦陇地区形成了以高平义军为主体的义军联合体,关陇起义进入了联合发展的新阶段。不久,胡琛被破六韩拔陵的部将费律诱杀,万俟丑奴继领其众。孝昌三年(527)正月,万俟丑奴义军再次大败萧宝夤于安定,这次战役是一次歼灭战,高平义军取得了最辉煌的胜利,北魏西征军主力十余万大部分被消灭。起义军乘胜东下,占领汧阴(今陕西陇县),屡战皆捷,兵锋直逼雍州(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在泾州北部方面,莫折念生向豳州挺进,城民积极响应起义,但由于北魏派间谍收买起义军将领,分化起义军内部,莫折念生部将常山王杜粲叛变,杀了莫折念生及家人,但起义军并没有结束,而是团聚在了另一支起义军万俟丑奴的周围,与北魏王朝继续战斗。二月,高平起义军一举攻克军事要地天险潼关。雍州刺史萧宝夤因征讨不力,引起北魏朝廷追究,遂派御史中尉郦道元到关中调查。萧宝夤刺杀郦道元,害怕朝廷追究,在长安叛魏自称齐帝。建义元年(528)正月,走投无路的萧宝夤投降万俟丑奴。这样,万俟丑奴兵势日众,便于七月在高平称帝,置百官。恰好波斯国送狮子一头给北魏,路经高平,万俟丑奴截留了狮子,遂建年号为神兽,创建了陇东起义政权,这是固原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性割据政权。

高平起义军的发展,对北魏的统治是严重威胁,统治者不得不承认“丑奴,劲敌也”[12],认为要镇压下去,不能仅靠武力,还要智取。孝庄帝永安三年(530),专权擅政的尔朱荣(契胡族)任命族侄尔朱天光为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率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人讨伐万俟丑奴。三月,北魏军队在岐州击败万俟丑奴,迫使起义军退守泾州。四月,尔朱天光率部众到达泾州东南,停军牧马,并向远近宣称:“今气候渐热,非征讨之时,待秋凉更图进取。”万俟丑奴信以为真,把军队分散到一百多千米的田间地头,且耕且守。尔朱天光见万俟丑奴放松了戒备,暗中集结兵马,突然发起进攻。万俟丑奴放弃安定(今甘肃泾川西),返回高平途中,被贺拔岳轻骑追上,双方在平凉长平坑(甘肃省平凉市东北红河畔)力战一夜,万俟丑奴兵败被俘。尔朱天光大军进驻高平,擒获降将萧宝夤,尔朱天光把万俟丑奴和萧宝夤押解到洛阳,分别被处以“弃市”和“赐死”。余部在部将万俟道洛的率领下,转入牵屯山(今六盘山北段)凭险据守,继续坚持斗争。当时,原州大旱,战马缺少草料,尔朱天光退屯高平城东25千米,留都督长孙邪利行原州事,万俟道洛乘机攻城,捕杀长孙邪利。七月,尔朱天光在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县)俘获万俟道洛,并坑杀17000多名被俘的起义军。而尔朱天光也在次年的北魏王朝宫廷斗争中,被高欢(鲜卑族)斩于洛阳,时年三十七岁。至此,一场持续六年零十个月的轰轰烈烈的关陇各族人民大起义,最后归于失败。

高平起义是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六镇义军、秦州义军互为应援,在关陇、河套以及陕北各地攻拔州县,沉重打击了北魏的黑暗统治,不仅迫使北魏政府调整其统治政策,如改军镇为州,变府户为一般平民,改变了广大镇民的社会地位,也使北魏以后诸政权吸取教训,采取缓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统治政策。然而高平起义与历次农民起义一样,有其不可克服的弱点,各支义军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有时反而互相攻击、自相残杀。在这次起义中,鲜卑、匈奴、敕勒、氐、羌、汉等民族并肩作战,英勇战斗,极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深度融合,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民族大融合基本完成,除了在姓氏上还可看出鲜卑、羌、汉等民族的区别外,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各方面,已完全分辨不出汉族和鲜卑族或其他各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