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援西军到固原

三、红军援西军到固原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领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约21800人西渡黄河,以在河西建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向河西进军。11月8日,红军西进部队改称西路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西路军在环境恶劣、无后方依托、粮食弹药十分匮乏的条件下,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10多万敌军展开了长达5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毙伤马家军25000余人,终因孤立无援,粮食弹药消耗殆尽,遭受重大伤亡而惨败。红军7000余名官兵血洒疆场,近万人被俘、失散流落于甘肃、青海等地。剩余不足4000人的部队,遭受马步青骑兵部队轮番攻击,被迫撤进祁连山,处境十分危急。193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正式组建援西军,“增援军以四军、三十一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及其骑一团组成。前方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左权为参谋长,刘晓为政治部主任”[7]。即日开赴镇原、固原待命。3月上旬,得知西路军已在河西战败,红军援西军驰援已失去良机。9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援西军现停止于白杨城、青石嘴之间待命”[8]。红二十八军856人,驻防王洼、草庙、城阳、红河川一带。三十二军约3000人,驻防新集、石家沟口一带。

1937年3月下旬,党中央利用国共和谈的有利时机,致电西路军余部要保存力量,设法进入新疆,通过共产国际与国民党新疆地方当局沟通,共产国际帮助中共代表陈云、滕代远到甘(肃)新(疆)边界接应流落红军。5月上旬,周恩来获悉部分西路军被俘人员已在送往西安途中,致电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和政委任弼时,速派部队沿西兰公路接应。党中央立即下令红军援西军开展工作,组织动员群众,迎接救助被俘、失散的西路军人员。其间,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参谋长李聚奎从河西走廊经打拉池、固原北,在彭阳王洼找到红二十八军团部,被送到红二十八军军部所在地白杨城,后随政治部主任宋任穷前往镇原援西军司令部。援西军政治部按照中央指示,对归队的西路军官兵进行审查甄别,作出正确结论,尽快恢复组织生活,编入援西军或到陕甘宁根据地重新分配工作,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

援西红军第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在固原东部深入宣传动员,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抗日募捐的热情。由于群众害怕红军离开后遭地方民团清乡报复,群众有的藏匿深山,不敢露面,一些有粮大户表面上拿出烟酒、茶叶慰问红军,私下将粮食藏起来,不法财主和乡保人员与红军情绪对立。援西军工作人员登门拜访乡间贤达,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听取他们对抗日支前的意见建议。农忙时,驻地红军主动帮助群众干农活,打扫卫生,刷写抗日标语。在街道村口群众聚集地演讲、教唱革命歌曲,主动和群众拉家常,做群众工作。节日期间,驻军文艺队和延安烽火剧团在街道、集市搭建简易舞台,表演抗日节目。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在彭阳石家沟口的逢集日,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形势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群众为支援抗日和救援西路军积极筹借军粮。

红三十二军在蒿店镇峁家堡(今属彭阳县新集乡)街道设立军粮站,一些有粮大户自愿为红军捐借粮食。东区城阳乡徐塬(今属红河镇)小学教师徐满库带头捐献谷子2000千克,王石沟农民徐效衍捐粮15000千克、猪羊10多头(只),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与固原东区联保抗日救国委员会向徐效衍赠送“抗日先锋”红色软匾。蒿店卧牛坪李世昌、新集魏家河魏连川、毛柳湾张万荣、王家沟王培俊、后川马占山等一批开明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带头向红三十二军捐借粮食,红三十二军一一赠送“支援前线光荣”软匾。城阳乡抗日救国委员会主任余如珂接到援西红三十二军罗炳辉军长协助筹粮的信件,马上行动起来,召集有粮户开会,给红军捐赠欢迎粮,筹齐3000千克粮食送给红军。援西军驻彭阳期间,当地群众共捐借粮食60万千克、蔬菜10万千克、牛羊猪鸡肉1.5万千克,捐鞋4000余双,有40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

1937年3月,红二十八军干部周学琳介绍石家沟口(今属新集乡)农民马义仁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红二十八军后勤干部何仲发在石家沟口发展农民姬满祥、马义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中共石家沟口党支部成立,姬满祥任党支部书记。1937年3月6日,红二十八军在城阳平安寨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固原东区联保抗日救国委员会,并赠送“团结御侮”软匾。援西军协助中共固北县委在彭阳境内建立崖堡子、堡子崾岘、三个窑、米家塬、虎家岘、何家岘、赵沟、李渠、孙湾、王洼10个乡级抗日救国委员会;协助中共固原工委在麻子沟圈、红河、海巴、石家沟口、峁堡、上王、任湾、城子杨家、黄沟、韩家崖窑、韩寨建立11个乡级抗日救国委员会。1940年5月,彭阳境内抗敌后援会全部撤销,职能转入新组建的各战区动员委员会。

援西红军重视开展对国民党政权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共同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国共两党地方政权组织、驻军互派信使,友好合作。红二十八军军长宋时轮亲自接见红河徐塬小学教师徐满库,称赞他深明大义,带头捐粮。红三十二军邀请驻地乡保人员,开明人士召开座谈会,共商抗战支前大计。

援西红军在白杨城和刘家沟驻地开展绿化工作,每名战士栽下一棵“红军树”。红二十八军在堡子崾岘阳洼开垦荒地种植秋杂粮100多亩,红军撤离时,把即将成熟待收的粮食分给贫苦群众。红三十二军在石家沟口街道办起商店,向群众每户赠送12.5千克黑豆。红军在驻地工匠协助下,用手工摇钻制作“折腰枪”,补充红军和地方武装。

援西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军与西路军之前同属红四方面军建制,这些部队官兵对西路军失败、兄弟姐妹惨遭不幸痛心疾首,群情激愤。因此,在援西军中揭露批判张国焘错误路线,肃清其分裂造成的影响,帮助广大官兵与其错误路线划清界限,成为整军的一项重要内容。1937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作出后,援西红军及时召开第一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迅速开展批判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斗争,进行各项整军学习活动。4月下旬,任弼时主持召开援西红军第二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决定,要求更深刻、更彻底地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把整军工作引向深入。刘伯承等军政首长要求,要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与张国焘及其错误严格区别开来,坚持正面教育,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坚持和风细雨的工作方法,对一时转不过弯的官兵耐心说服引导,杜绝开批判会,更不允许处分任何人。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大会作报告与分组讨论、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干部特别小组会议、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支部大会和支部小组会集中学习讨论,联系实际作检查,开展反对单纯军事观点、本位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斗争,普遍进行党性原则和理论教育,整顿加强军纪。各部队还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强化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6月底,整军工作圆满结束。

1937年5月,红三十二军离开彭阳,移驻陕西省富平县。7月中旬,红二十八军离开彭阳,奉中革军委命令开赴陕西三原,改编为八路军,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