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传说时代

第三节 传说时代

传说时代是历史上的上古时代、远古时代、神话时代,在中国是指夏朝以前的历史时期,这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口耳相传的一种神话式的夸张记述。古今中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及宗教和美丽传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说主要以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为主。古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不能把传说当作真实的历史,也不能用历史事实去衡量远古传说,但不难发现这些传说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证实。

六盘山古时称陇山,陇山也是龙山的谐音。传说这里是中国第一龙飞升的地方,也是魏徵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不但有老龙潭,也有伏羲崖。据考证,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六盘山地区。因为伏羲人面龙身,故中国人都自豪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羲所生之处也。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又因为伏羲的生母是华胥,覆大人迹于雷泽旁,怀孕12月而生伏羲,所以有“华人”“华夏大地”“中华民族”等称谓。关于伏羲的出生地,有人说在天水,有人说在静宁,有人说在固原,各家之言,似乎都有证据,似乎证据都不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伏羲部落当时就生活在六盘山地区。从地理形势、文献记载、文物遗迹、民间传说等多方面考证,隆德县观庄乡的北联池(又称雷泽、湫渊)就是伏羲出生或生活的地方之一。北联池的北面约1千米处有一蝙蝠形的褐红色山崖,人称伏羲崖,在离地面二十多米的悬崖上有一山洞,人称伏羲洞(仙人洞),相传伏羲就是在这里,夜观星象变化,雨穴云根;日观天地形胜,风雪雷电;终于悟出了天地间的奥秘。他画一直道,作为阳;再画一直道从中断开,作为阴,用这两种阴阳道,三道并列为一卦,画出不同变化,综合当地山川形胜,金木水火土的变化,终于画出了八卦图,由此开启了无字文化的新时代:分阴阳,定四季,推算二十四节气。随着部落的兼并和迁徙,伏羲所创立和倡导的古代文明沿渝河流域进入渭水,最后汇入黄河流域,与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以炎黄部落为核心,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为纪念伏羲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后人便称“龙山”为陇山,“龙德”也就演变成了隆德。

参考文献

[1]贾兰坡:《旧石器时代文化》,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2]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3]薛正昌:《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4]固原市地方志办公室:《固原市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杨宁国:《彭阳历史文物》,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注释】

[1]高星等:《宁夏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人类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309页。

[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6月版,第3卷,第229页。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3月版,第20卷,第449页。

[4]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册》,文物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第73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6]许成、李进增:《菜园遗存的多维剖析》,《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7]该遗址的浮选后植物种子辨识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生尹达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