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组织建设
中共海固工委的三次组建 1946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对甘肃、宁夏工作作出部署,决定在陇南地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在陇东解放区边缘大力发展秘密武装(包括固原、隆德、西吉、海原、同心等地),开展合法斗争;在城市及一般地区派出干部联络原有党员,有计划地建立党组织,搞好统战工作,创造条件开展武装斗争。中共甘肃工委和陇东地委认真贯彻中央西北局会议精神,着手组建陇南特委、海固(平西)工委、华平(平东)工委及所属武装工作队,并拟订方案报西北局审批。
1946年8月2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海固工作委员会在庆阳第一次成立,陈致中任书记,马思义、党永亮、赵崇德、魏子义任委员。下设海固工委武装大队,马思义任司令员,陈致中任政治委员,王有功任副司令员,党永亮任副政治委员,包括地方武装干部共有119人。海固工委成立后,主要任务是开辟化平、隆德、固原、海原、西吉和平凉以西的新区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开展秘密武装斗争。9月,海固工委及其武工队在隆德、化平的军事行动失利后即告结束。
中共海固工委第二次重建。1947年11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甘肃工委在华池县元城子作出决定,第二次组建海固工委,丁志明任工委书记,马思义、马克、艾青山为工委委员,工委与回民骑兵团合为一体,统一行动。主要任务是贯彻西北局“放手发展隐蔽力量,准备开展游击战争”和“广泛开展反蒋反胡统一战线工作,在农村建立党的壁垒”指示精神,依托回骑团的武装力量,在国民党统治的固原、海原、西吉地区开展党的工作,进行武装斗争。1948年3月,海固工委撤销,固原东部新区的工作由固东工作团接替。
中共海固工委第三次组建。1948年11月,中共甘肃工委决定在固东工作团基础上第三次组建中共海固工委,任命赵崇德为工委书记,艾青山为副书记,薛光任委员。固东工作团所辖武装游击队和干部全部交由海固工委领导和指挥,工委机关设在环县与固原交界的边区境内。海固工委迅速行动,以固南、固东为基础,分批分路派出干部和党员,向固北、海原、西吉、化平等县开展群众工作和党建工作。第一路由艾青山、薛光负责,带领7名干部,到石家沟口、峁堡子、张易、蒿店、王洼、什字路、新店子等地开展工作;第二路由毛彦和、杨儒山、梁天仁到固原三营、七营、炭山和同心县豫旺堡一带开展工作;第三路由王玉民、陈占鳌、张世荣(张亚夫)到西吉和固原开城、同心县豫旺堡一带开展工作。工委副书记艾青山以医生职业为掩护,在石家沟口、峁堡子等地走村串户,并多次带领武工队员夜晚深入到窦家山庄、马旺堡、北庄洼等地,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培养和发展党员,建立政权组织,发展“红村子”。董贤明在草庙、孟塬一带开展工作。杨儒山、毛彦和在炭山、寨科等地开展工作。禹荣贵在东山坡(今泾源县境)开展工作。
1949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中共海固工委改为中共固原县委,配合解放大军前往固原接收政权,海固工委使命完成。
中共镇固工委的组建及活动 1947年8月,甘肃工委决定成立中共镇固工作委员会,以加强固原、镇原、平凉交界地区的工作。镇固工委隶属于平东工委领导,高俞修任书记,陈宗祥、张国瑞为委员。下设游击队,有20多名队员,李万福任队长,阎生甲任指导员。镇固工委机关起初设在固原县属陈坪(1958年划归镇原县),后移驻镇原县新城镇。
镇固工委在所辖地区实行分片领导。固原县陈坪与镇原县王南沟片负责人为陈宗祥,平凉草峰与固原交界地区负责人为常金荣,固原城阳片负责人为孙升山、惠玉民,王洼、草庙片负责人为王玉富。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镇固工委在建党方面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贫雇农中,努力激发受压迫农民渴望解放的革命热情,积极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工作中严守地下工作纪律,简化入党手续,零星发展一部分贫雇农为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党员人数迅速增加。陈坪、王南沟片将陈坪支部改建为中心支部,下设暖泉、甘沟岔、王南沟3个地下党支部;城阳片在巩固原有麻子沟圈、红河、何塬3个地下党支部基础上,又新建立长城塬、陡坡2个地下党支部;王洼、草庙片巩固和新建9个地下党支部。至1948年底,镇固工委在固原县领导着1个地下中心党支部、17个基层地下党支部,累计发展党员319名。镇固工委在发展壮大党组织的同时,发动组织群众开辟“红村子”,建立“两面政权”[11]。团结争取进步分子,孤立打击顽固分子,分化瓦解国民党地方势力,在对敌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通过党员秘密串联把村子搞红,将有倾向革命的草庙保长袁世奎、街长王彦昌等人争取过来,经过考验吸收为中共党员。王洼、草庙片先后派党员张维礼、徐建功和王国山分别担任小岔、高建堡保长和解岘甲长,利用其合法身份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至1949年7月,镇固工委在固原境内建立“红村子”200多个,发展进步群众2000多人。
固原各县地下党组织的活动 1946年8月至1949年7月,中共海固工委在固原县建立并巩固地下党支部4个,工作延伸到固原县13个乡镇中的7个乡镇,发展地下党员104名。1947年8月至1949年7月,中共镇固工委在固原建立并巩固地下党支部18个。1949年2月,王洼、草庙片区的9个党支部交由海固工委领导。
隆德县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45年9月,甘肃工委负责人陈成义派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陈添祥以特派员身份到隆德、庄浪县一带,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为迎接全国解放作准备。陈添祥化装成货郎,从边区到隆德县,以山河镇李家沟(今凤岭乡上梁村)为落脚点,以走乡串户卖货为掩护,建立秘密据点,在贫苦农民中进行革命宣传,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物色发展对象。
陈添祥在贫雇农里发展党员的同时,还主动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建立“两面政权”,并将化灵保保长王银海发展为中共党员。王银海入党后,李家沟党支部建立“两面政权”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化灵保所属10个甲(村)逐渐控制在共产党手中,成为为我办事的“两面政权”。1949年4月,甘肃工委派前往兰州的地下党员杨松年到隆德,开展对国民党隆德县自卫队的瓦解工作。短短四个月,杨松年发展隆德县自卫队队员董天鹏、董天禄、赵占业、岳俊秀加入共产党,壮大隆德地下党的力量。
1949年6月,驻防隆德县国民党八十二军十四旅疯狂抓人抢物。党支部负责人陈添祥、李炳焯和王银海组织群众进山躲避,保护群众安全和利益。李家沟党支部和杨松年先后发展党员27人,在组织动员群众支前、维持社会秩序、收缴枪支弹药、组建新政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发生任何泄密情况,党组织没有遭受任何损失。陈添祥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毛泽东专门在他笔记本上题词:“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这一题词后来发表在延安《新华日报》上。
化平县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48年12月,中共平东工委派马有德、马兴魁赴化平县开展对敌斗争。到化平后,以白面河为重点,紧紧依靠贫苦农民,秘密培养和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先后发展马来顺、马子新、马玉山、禹生发4人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中共化平县地下党支部,马有德任书记。马来顺、马子新又发展16名党员。化平县地下党支部建立后,立即宣传发动群众进行对敌斗争。马有德带着党员逐村串联,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讲解共产党带领穷人闹革命、求翻身的意义,讲解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讲解党的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土地改革政策等。并将国民党化平县政府收发主任冯增祥发展为地下党员。从此,县政府的一些内部情况都能及时传送到中共地下工作人员手中。
党支部安排党员兰生奎任白面四保保长,党员马子新打进县自卫队开展工作,对国民党各种苛捐杂税软磨硬抗,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尽量让群众少出钱或不出钱。国民党化平县政府为马继援招兵捐款,每家摊派五六块大洋,地下党支部组织80多名群众在白面街道进行抗款斗争,最后迫使地主兰登朝等人承担了派款。计划为马继援抓兵1000人,由于党支部组织群众坚决抗丁,实际只抓了不足300人,白面四保一个兵也没有抓到。
1949年7月,平东工委指示化平县地下党组织做好一切准备,进一步稳定局势,迎接解放,争取和平接管国民党县级政权。7月29日,解放军进入化平时,国民党化平县政府120多人在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说服引导下返回县城,接受改编。
西吉县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46年,陇东地委环县统战部派马福荣、王玉民、李占荣等人到西吉县沐家营、泉儿湾和王民等地,秘密串联,宣传发动群众。8月20日,中共海固工委在庆阳成立,即派党员开辟化平、隆德、固原、海原、西吉和平凉以西新区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1947年初,甘肃工委派往兰州工作的马福荣和其他同志失去联系,单独隐蔽在偏城乡滥泥沟开展地下活动。7月,李占荣以货郎职业为掩护回原籍西吉县罗儿湾做地下工作,后被国民党地方政府逮捕。
1949年3月,海固工委派工委委员车万宝到西吉县什字路、新店子一带开展建党工作。4月,车万宝在当地群众中发展马青万、马彦福为中共党员。车万宝还给大寨村宗教上层人士马广武写信,赞扬他反抗国民党暴政的正义行为,介绍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并鼓励他和共产党合作,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做出努力。7月,车万宝接受海固工委指示,到西吉迎接解放,什字路、新店子的地下工作便告结束。
固原地区地下党组织和党员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经过艰苦斗争而保存下来的石家沟口、麻子沟圈(杨坪)、陈坪、红河、堡子崾岘和峁堡子交通站(党支部)等6个党支部,在解放战争时期继续坚持斗争。至1949年8月,固原地区共建立县委2个、区委4个、党支部(含交通站)26个,全地区共发展党员611名,其中,固原县(包括彭阳县)570名、隆德县17名、化平县16名、西吉县2名、海原县6名。他们以血肉之躯担使命,用铮铮铁骨守初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冯玉祥:《我的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宁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共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固原革命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固原市地方志办公室:《固原市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薛正昌编:《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中共环县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环县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
[7]徐兴亚:《西海固通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刘光华主编,汪受宽著:《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10]中共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固原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
[12]《图说长征》课题组:《图说长征·红二十五军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版。
[13]中共彭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彭阳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注释】
[1]“三大禁条、四大注意”:指禁止驻清真寺,禁止吃大荤,禁止毁坏回文经典;注意讲究清洁,注意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不准乱用回民器具,注意回汉两大民族的团结。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
[3]彭、李、叶、邓:分别指二纵队彭雪枫、李富春,三纵队叶剑英、邓发。
[4]陈昌奉:《跟随毛主席长征》,作家出版社,1958年9月。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第470—471页。
[6]军事科学院《罗炳辉军事文选》编辑组:《罗炳辉军事文选》,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3页。
[7]郝成铭、朱永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郝成铭、朱永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中共平凉地委党史办公室:《党在平凉地区的早期活动(中共平凉党史资料之一)》(内部资料),1988年版。
[10]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宁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两面政权”:指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之间对敌我双方都采取应付态度的基层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