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陇集团发迹

一、关陇集团发迹

北魏末期从镇压各族人民起义到西魏北周创置府兵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鲜卑族为核心,代表鲜卑、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关陇统治集团,其代表人物就是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周文帝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落的后裔,汉化鲜卑人。北魏末期的高平镇胡琛、万俟丑奴领导的陇东起义,为宇文泰进入关陇提供了历史舞台。作为先锋和战将角色出现的宇文泰,在北魏镇压关陇起义后的论功行赏中,“太祖(字文泰)功居多,迁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增邑三百户,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15],可见宇文泰在镇压关陇起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陇起义使宇文泰得以入关,也使宇文泰得以加官晋爵,特别是从此与原州结下缘分。宇文泰“抚以恩信,民皆悦眼”[16],声称“早值宇文使君,吾等岂从逆乱”[17],恩信并施,赢得了原州各族的拥护。

永熙三年(534),北魏重臣高欢与贺拔岳的矛盾日益激化,并逐渐公开化。贺拔岳针锋相对,于二月召令秦州刺史宇文泰、侯莫陈悦北上会师高平,共讨投靠高欢的灵州刺史曹泥。可是,侯莫陈悦早已暗中投靠高欢,贺拔岳对此没有察觉,反而令侯莫陈悦为先锋。当进军至河曲(今宁夏中宁黄河一带)时,侯莫陈悦诱杀了贺拔岳。贺拔岳部下推举夏州刺史宇文泰统帅关陇诸军,宇文泰驰返平凉(今固原),并派兵扼守弹筝峡(今泾源县三关口)。宇文泰统领贺拔岳的军队后,首先开始了平定关陇的行动。永熙三年(534)三月,宇文泰进军原州(今固原),攻讨侯莫陈悦。原州城内李贤、李远、李穆兄弟为内应,原州城很快被攻克,宇文泰率部众及家人进入原州。四月,宇文泰留其侄宇文导为都督,镇守原州,自领大军南下追歼侯莫陈悦。宇文泰驻兵原州和木峡关(今原州区张易镇叠叠沟口)期间,军令严肃,秋毫无犯,得到当地居民的积极支持。侯莫陈悦兵败被杀后,宇文泰以王盟为原州刺史,至此,宇文泰控制了关陇地区。宇文泰执掌西魏军政大权20余年,对外拓疆辟地,对内重用关中汉人,依靠关陇地主集团支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在军事上,收编关陇豪族武装,与原以鲜卑为主的军队一起,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八部制,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使六镇军人与关陇大族结合,形成关陇统治集团,为宇文氏取代西魏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例如柱国大将军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长女是宇文泰子周明帝的皇后,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十二大将军中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可见周、隋、唐三朝的创业皇帝,基本都和关陇统治集团有着血缘上的关系。自周、隋迄唐初的将相大臣,也有很多是关陇统治集团中重要组成分子的后裔。在宇文氏关陇集团的形成过程中,蔡祐、李贤、田弘等原州“三杰”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