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亨在固原阅兵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动摇了唐朝的政治基石,也改变了唐朝的政治领袖。战乱爆发以后,唐玄宗率部分亲随仓促之间逃离都城长安,行至马嵬驿,禁军发动兵谏,杀杨国忠,逼玄宗下令缢死杨贵妃,消灭了“祸根”后,百姓拦路,希望留下太子,于是玄宗分兵两千给太子北上,收拢兵马,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一千余人继续入蜀。太子李亨自离马嵬驿后,自奉天向西北行,夙夜奔袭,先至永寿,再抵达新平郡。肃宗匆忙至此,士卒亡逸过半,至彭原郡时兵马散逸剩余十几骑,在彭原郡获得李遵的人员物资支持后,才进一步北上至平凉。
太子李亨灵武即位前曾住平凉数日,这里的平凉指的是平凉郡,是今宁夏固原市,并非现在的甘肃省平凉市。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的平凉,《旧唐书·地理志》载:“原州中都督府,隋平凉郡。武德元年,平薛仁杲,置原州。天宝元年,改为平凉郡。乾元元年,复为原州。”这是指平凉郡、原州,即今宁夏固原市,治高平镇。当时固原是交通重镇,也是国家养马场的所在地。
《旧唐书·杜鸿渐传》载:“鸿渐知肃宗发平凉,于北界白草顿迎谒。”太子李亨为忠王时,曾是朔方节度大使,建宁王李倓等建议李亨到朔方,李亨采纳其建议,北趋朔方,以图兴复。于六月十九日至平凉(平凉郡,今宁夏固原市),六月二十七日,至丰宁南(今宁夏中宁县黄河南)。
原州是西北军用马场的重要基地,唐朝设有监牧使。平凉郡是陇右群牧监所在地。唐朝在固原地区设置了都监牧使专门管理马牧业的官职,下辖东、西、南、北四监牧使,其中,监牧北使、监牧东使,都设在原州城内。《唐书》《资治通鉴》记载,六月十九日,太子李亨一行赶到平凉郡,检阅了平凉监牧使所属的公私马匹。《旧唐书》记载,“至平凉郡,搜阅监牧公私马,得数万匹,官马益振”,壮大了太子李亨的队伍,这才稍微站稳了脚跟。原州并不是终点,但此时他下一步的去向并不确定,在原州停顿和歇息期间,对于朔方军是否支持自己也并不确定,太子李亨对于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有些不知所措。
此时朔方留守杜鸿渐等人曾谋划将太子李亨接到朔方。《旧唐书》载:“肃宗北幸,至平凉,未知所适。鸿渐与六城水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关内盐池判官李涵谋曰:‘今胡羯乱常,二京陷没,主上南幸于巴蜀,皇太子理兵于平凉。然平凉散地,非聚兵之处,必欲制胜,非朔方不可。若奉殿下,旬日之间,西收河、陇,回纥方强,与国通好,北征劲骑,南集诸城,大兵一举,可复二京。雪社稷之耻,上报明主,下安苍生,亦臣子之用心,国家之大计也。’鸿渐即日草笺具陈兵马招集之势,录军资、器械、仓储、库物之数,令李涵赍赴平凉,肃宗大悦。”[9]杜鸿渐等人议定之后,直接派遣李涵前往原州,但其向肃宗汇报的内容是朔方军“兵马召集之事,军资、器械、仓储、库物之数”。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实际行动。
太子李亨在接到李涵的汇报之后十分高兴,准备出发前往灵武。《旧唐书》载:从马嵬驿出发后,肃宗就开始积极整合力量,“上号令水滨百姓,归者三千余人。渭水可涉,又遇潼关散卒,误以为贼,与之战,士众多伤。乃收其余众北上。……时从上惟广平、建宁二王及四军将士,才两千人……己亥,至安定郡,斩新平太守薛羽、保定太守徐珏,以其弃郡也。庚子,至乌氏驿,彭原太守李遵谒见,率兵士奉迎,仍进衣服粮糗。上至彭原,又募得甲士四百,率私马以助军。辛丑,至平凉郡,搜阅监牧公私马,得数万匹,官军益振。”肃宗通过在原州及周边地区招募兵士扩充实力,严惩逃兵招揽人心,具备一定实力后便开始寻找避难兴复基地。
当时,宦官李辅国和张良娣主张北上朔方,李倓主张河西或朔方,肃宗因悬而未决逗留于平凉郡。其实,这里正是前往朔方和河西的岔路所在。“原州(平凉郡)正当北上灵州、西赴凉州的岔路口,地理位置重要。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实北面之险。重关险阻,外控河陇,内拱一城,故此州自昔为西北军事重镇。……原州北出萧关(新关)可到灵武,……由州西北行可至凉州。”[10]
朔方有三条驿道通往长安。作为朔方节度使治所的灵州,为“国之北门,西御犬戎,北御猃狁”[11]。“贺兰山环于西北,黄河绕其东南,地险固,田肥美,屹为要会。”[12]以黄河和贺兰山为依托,便于北连回纥,南出萧关沿回中道可直抵关中。而且萧关与木峡、驿藏等关隘可供防御。遍布陇右的四使、诸监和八马坊,蓄养了大量马匹。可每年采盐一万四千余石的胡落池、出产桃花盐的红桃盐池等,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出产地。灵州完备的灌溉设施可浇灌境内数万亩良田,朔方一地就占244屯,军粮储备可观。安史之乱爆发后,朔方军只作为偏师在振武和井陉一带阻击叛军,损失较小,军事建制比较完整。当时可用的军事力量只有西北边军,河西、陇右军团的溃败使朔方军成为可以依靠的主要力量。这对谋求兴复的唐肃宗来说意义非凡。
紧急的形势迫使太子李亨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避难兴复基地,掌握足够的军事力量,以早日摆脱玄宗的控制。经过权衡利弊,采纳了建宁王、广平王、李辅国等人的建议,在朔方诸将的拥戴下,他最终选择了将朔方作为避难兴复基地,以便为自立称帝创造条件。因此,原州是大唐中兴的基地之一。太子李亨率部抵原州(固原)都督府,招募军队,补充数万匹战马,成为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力挽狂澜的有功之地,固原在这一唐代历史重要转折期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上初发平凉,有彩云浮空,白鹤前引,出军之后,有黄龙自上所憩屋腾空而去。”《旧唐书》的这段记载难掩溢美之词,但显然附会了后代史家对于太子李亨到原州之后,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国运中兴伟大功绩的赞美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