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嚣、高俊割据势力
自西汉末直至汉终,安定郡长期处于不安定状态。新莽、东汉交替之时,各地贵族豪强蠢蠢欲动,割地称王。安定郡治高平以南有隗嚣割据势力,以北又有卢芳联结匈奴,自立为汉帝,匈奴骑兵曾一度驻在安定。
成纪(今隆德县和甘肃静宁县一带)人隗嚣,少仕州郡,曾与王莽国师刘歆关系密切。刘歆死后,隗嚣复归乡里。王莽后期的农民起义,又将隗嚣推上了割据舞台,他自称大将军。当时中原割据林立,战乱不堪。更始元年(23),隗嚣起兵以讨伐王莽为名,进攻安定,在安定大尹、王莽之侄王向拒绝投降之后,一举攻占安定城,俘获并杀死王向。安定人民纷纷外逃,躲避兵乱。攻取安定后,又分遣诸将攻取陇西、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诸郡,基本控制了西北地区。
更始二年(24),更始帝迁都长安后,遣使征召隗嚣,隗嚣不听其谋士方望之谏,即入长安。更始帝封其为右将军。更始三年(25)夏,赤眉军入关,关中大乱。面对局势的变化,隗嚣曾劝更始帝归政于光武刘秀,更始帝不肯,由此群臣不和。隗嚣欲挟更始东归,事发后逃出长安,重返天水,聚众自立,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依附中原的使命从此结束,开始了其真正意义上的割据。
当时的中原、关中广大地区,战乱不休;刘秀称帝,更始帝被杀,局势更加混乱。这时隗嚣拿出一副谦恭爱士的姿态,士人多离开关中而投靠隗嚣,就连马援、班彪也成了隗嚣帐下的幕僚和宾客。
同时,由于政局混乱,士人在择主方面也时有抉择。在刘秀称帝不久,曾云集于天水的各路文武之才,便陆续离开隗嚣另奉新主。班彪、马援等也是择地而栖。时局的变化,使隗嚣对于刘秀也持观望态度,若即若离,但表面上积极倾向于刘秀。光武建武二年(26)邓禹受刘秀之命西击赤眉军,屯兵云阳。邓禹部将冯愔叛变,率部西往天水,隗嚣不但不接纳,反而派兵击败冯愔于高平,并缴获全部辎重。邓禹为了感激隗嚣,便申报朝廷嘉奖,光武帝命隗嚣为征西大将军。这时,赤眉起义军向安定、北地挺进。隗嚣遣将在安定乌氏、泾阳一带进行阻截。时逢大雪,天寒地冻,起义军缺少御寒衣物,许多人被冻死,赤眉军受到严重创伤,不得不折而向东。隗嚣配合刘秀迎击赤眉军,使光武帝在表面上也很满意。
建武三年(27),隗嚣上书光武帝,刘秀回信并对隗嚣的支持给予肯定。而事实上,隗嚣与光武帝双方都在互相猜测之中,光武帝想要扫平割据而一统,隗嚣却还在做着皇帝梦。
不久,光武帝在关中的将帅数次上言,要求进攻川蜀公孙述。刘秀以诸将帅的上书示意隗嚣,同时拿出准备讨蜀的样子,以此来观察隗嚣的态度。隗嚣以三辅力量单弱,刘文伯(卢芳)干扰边疆为由,认为不宜攻蜀。刘秀看出了隗嚣两边交好、不愿天下统一的心态。
建武六年(30),隗嚣一心想着割据一方称霸为王,乃举兵反汉。光武帝决计讨伐,隗嚣谋反受挫,又投靠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企图依仗他人的力量东山再起。建武七年(31),公孙述封隗嚣为宁朔王。隗嚣领步骑三万余人攻占安定,并派其部将、安定人高峻领万余人据守高平第一城(今固原城)。在隗嚣未叛时,窦融在凉州与朝廷互通书信,往来皆经高平城。高平城地势险要,控扼交通,建筑规模亦大,有“第一城”之称。隗嚣叛汉,高峻据守高平城后,逾越陇山的道路中断。窦融因不知音信,派其弟窦友作为信使去洛阳,仍取道高平。但无法通过,只好返回凉州,由另外信使走间道抵达洛阳。建武八年(32)春,光武帝为了荡平割据陇右的隗嚣势力,便突击行动袭击隗嚣。他派中郎将来歙和祭遵领兵两千余人征讨隗嚣。隗嚣为了防止汉军西渡陇山,派兵扼守了交通要道。闰四月,光武帝决定亲自征隗嚣,进军至高平第一城,命马援招降坚守高平第一城的高峻。当时凉州牧窦融率领河西走廊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携带辎重车五千多辆,来到高平与刘秀会师。随后,汉军兵分数路由北向南,直捣天水。十月,公孙述派兵救隗嚣,隗军复振,高峻复叛,重占高平。安定、北地、天水等地再次被隗嚣所占。建武九年(33)春,隗嚣病死。汉将耿弇和来歙分兵攻取安定、北地诸营堡。高峻坚守高平,不降汉,武威太守梁统等围攻一年未克。建武十年(34),寇恂奉光武帝命令,到高平招降高峻。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见,寇恂斩之。此举使高峻胆寒,惊恐中投降东汉。高平重镇的收复,为光武帝亲临高平会见各路诸侯创建了条件,也为攻取天水奠定了基础。平定隗嚣之战结束,固原地区被割据的混乱局面始告结束。建武十六年(40),割据河套的卢芳归降。至此,光武帝终于削平群雄,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