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建制

一、行政建制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多个民族政权鼎立的时期,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在更大范围内先后有辽、西夏、金等政权与之并立,固原也成为这些政权对峙的前哨。北宋初期的固原版图除彭阳县东南部属原州(治今甘肃镇原县)管辖外,大部分归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市)管辖。乾德二年(964)置安化县,治安化峡(今泾源县新民乡),属仪州(治今甘肃华亭市),太平兴国八年(983),县治移制胜关(今泾源县城西官庄村),改属渭州。

西夏政权建立后,北宋为了固守边防,于997年设置了军政合一的镇戎军(今原州区),这是宋代固原的最高军事指挥中枢,军事上受陕西安抚使指挥,设督监、钤辖、巡检司治兵,镇戎军辖今西吉县东部、彭阳县西部及原州区大部;大中祥符四年(1011)在笼竿川建筑笼竿城(今隆德县城),庆历三年(1043)将笼竿城升建为德顺军(治今隆德县),辖今西吉县南部、隆德县大部;宋绍圣四年(1097)筑平夏城(今原州区黄铎堡镇),增设怀德军,辖今原州区北部。后又相继设立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乡)、安化县(今泾源县)和数十个寨堡,形成了一道军事防线,以抵御西夏军南下。

金朝时将固原由军升为州,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德顺军为德顺州,废怀德军和西安州。固原分别隶属于熙河路的德顺州平凉府和庆原路的原州。其中德顺州下辖陇干(今隆德县城)、水洛(今甘肃庄浪县水洛镇)、威戎(今甘肃静宁县威戎镇)、隆德(今西吉县东南)、通边(今甘肃庄浪县通边乡)、治平(今甘肃静宁县治平镇)六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镇戎军升州后仍隶属熙秦路,辖三川(今固原市原州区)、东山(今彭阳县古城镇)两县。

宝庆三年(1227)闰五月,成吉思汗在攻灭西夏的途中避暑六盘山,关注六盘山未来的军事地位,准备凭借六盘山的战略位置来实现攻金伐宋的战略思想,在开城建立斡耳朵,后来成为安西王府,之后的宪宗蒙哥、太祖忽必烈都先后驻跸六盘山议定重大事件,六盘山已经成为当时政治军事的中枢。元初,六盘山地区隶陕西行省巩昌路。在固原仍设镇戎州,辖东山县(治今彭阳县古城镇);德顺州(治陇干县),辖隆德县(今西吉县东南)、陇干县(治今隆德县城);废化平县,并入华亭县。至元七年(1270),镇戎州与原州合并,改称镇原州,辖东山县、三川县。至元九年(1272),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封地,驻兵六盘山下,于京兆(今西安)、六盘山两地设王府。至元十年(1273),设立开城府,领开城(今原州区开城镇)、广安(今彭阳县古城镇)二县。开城王府及其建制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军事格局,在攻取南宋的过程中,一度成为陕、甘、宁、川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

固原博物馆收藏的北宋“富国安民”铁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