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匈奴的交锋

三、西汉与匈奴的交锋

在秦末汉初,中原正在多事的时候,匈奴族又强大起来。这时期,匈奴出了两个著名的单于,即头曼单于和他的儿子冒顿单于。头曼趁秦帝国瓦解崩溃、北方边防松弛的时候,又稍稍向南发展,夺回了一些在秦始皇时所失去的土地。冒顿杀了父亲头曼自立,率领匈奴族东边灭掉东胡,西边击走大月氏,向北威服了丁零,向南击破了楼烦、白羊,完全夺回以前被秦蒙恬占领的土地,国界又回到朝那、肤施一线。这一变化,使得固原辖境成为汉与匈奴的交界,双方时战时和,既有冲突又有交融。

刘邦打败项羽以后,曾打算乘胜攻打匈奴。公元前201年,匈奴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境内),韩王信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领兵追击叛投匈奴的韩王信,被匈奴四十万众围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之白登,几乎被俘,幸而脱险。自此,刘邦知道自己久经战乱、疮痍满目的帝国,没有能力战胜匈奴,于是,听了娄敬的建议,采取与匈奴屈节和亲的办法,同匈奴讲和。所谓和亲,就是把女儿嫁给匈奴单于,还年年把一些汉帝国所出产而为匈奴所珍贵的絮、缯、酒、食等送给匈奴。

匈奴接受汉家和亲的提议,接受汉帝国的贡纳,但并不减少对汉朝北方边境的骚扰。絮、缯、酒、食收到了,照样掠夺。同时,冒顿单于对汉帝国是轻视的,甚至是奚落侮辱的。

文帝、景帝时,汉朝继续采取和亲政策,但匈奴的侵扰从没有停止过。匈奴贵族并不愿固守原地盘,而是不断向外扩张。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冬,匈奴单于率骑兵14万,破长城大举南下,攻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郡都尉孙卬,人口、畜产被掳掠。匈奴乘机焚烧回中宫,前锋部队进到东距长安150千米的甘泉宫附近。匈奴进犯长安所走的这条道,即为回中道。汉文帝急忙调骑卒10万人屯驻长安周围,以备匈奴进犯;又以魏邀为北地将军,增强北地郡的防守。另派张相如为大将军,大举反击。匈奴抢掠月余后,见汉朝调军反击,才自动退走。这次萧关之战,朝野震惊。司马迁在《史记》里多次提到孙卬,并将孙卬的独特业绩当作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记载。西汉末年,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彪北游安定郡时,专程凭吊了孙卬殉职的萧关。

汉文帝担心匈奴久为边患,诏六郡良家子习射于上林,又用晁错之策,起用义渠骑士参加防卫。并募民徙居塞下,屯田筑城,加强边防。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十分重视对匈奴的战略战术。沿长城内外修建了关塞、亭障、斥堠和烽燧等系统工程;移民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饲养军马,固原地区就是一个很大的军马场。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初期残破凋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已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反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