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权建设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权建设

安家川乡苏维埃政府和中共虎家小园子支部 中共虎家小园子支部是固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宁夏境内农村最早的地下党支部之一。1936年6月,红军西征部队解放了固原县东北部,在三岔一带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抗日组织,并不断向西推进。与三岔相邻的虎家小园子(今彭阳县冯庄乡小园子)群众,在红军干部张万年、徐步启帮助下,建立了安家川乡(三乡)苏维埃政府,民主选举王克俭任乡主席、虎克敏任副主席兼文书,并设有土地、武装、政治、粮秣、调解等委员,负责抗日组织工作。办公地点从虎克敏家里搬到堡子山上。安家川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虎克敏等积极宣讲红军政策,组织群众打土豪、分财产,运输粮食支援红军。1936年12月,在虎家小园子堡子山上的窑洞里,张万年、徐步启秘密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发展虎克敏、王克俭、王国政、虎克贵、马万仓等5名新党员。随即成立中共虎家小园子支部,虎克敏任支部书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级党组织决定虎家小园子党支部的活动由安家川扩大到三岔、孟塬、马渠一带。1937年4月,虎克敏和王克俭被调往老庄壕(今彭阳县孟塬乡高岔)组建新区,在老庄壕工作一段时间后,虎克敏又调到三岔区委工作。虎家小园子党支部经调整后,继续坚持工作。1938年秋,虎家小园子支部遭到敌人破坏,部分暴露身份的党员被迫转移到边区,未暴露身份的党员隐藏起来,继续开展秘密工作。

石家沟口地下党支部 1937年上半年,红三十二军、二十八军驻防彭阳县石家沟口期间,发展哈家岔、石家沟口群众姬满祥、马义仁、马义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成立石家沟口地下党支部,姬满祥任支部书记。援西军撤离时把这个党支部与峁堡子的党员都介绍给李廷序领导,党支部于8月吸收北庄洼群众马子功入党。1939年8月,又发展哈家岔群众马如山入党。同年,姬满祥搬回老家堡子崾岘居住,石家沟口支部书记由马义仁担任。姬满祥在堡子崾岘又发展2名共产党员,在此新建了一个党支部。1940年2月,艾青山到固原县回族群众中开展党的工作,艾青山先到堡子崾岘与支部书记姬满祥接头,两天后,又到石家沟口与支部书记马义仁接头。在石家沟口期间,他以交朋友、做生意为名,在这两个支部党员掩护下,顺利地开展党的工作。以后海固工委又以石家沟口、堡子崾岘2个党支部为依托,开展地方工作,到1949年共发展回民党员32人。

红河地下党支部 1936年秋,红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协助中共固原县委先后建立红河等8个乡级抗日救国委员会。曾给地主当过长工、受过剥削压迫的农民王兆璜被推举为红河乡抗日救国委员会主任,配合红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群众,筹粮支前,发展党员。1937年2月,中共庆环分区党委派李有福和固原县工委朱孟才到红河乡开展工作。在他们介绍下,王兆璜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39年7月已经发展党员15名。中共固原县委决定,解散抗敌后援会,正式成立红河地下党支部,王兆璜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王进堡担任副书记,并相应成立野王沟道、杏树湾、野王3个党小组,开展地下活动。1940年,中共固原县委遭到敌人严重破坏,红河党支部工作也被迫转入隐蔽斗争,1943年后,上级党组织将王兆璜安排到三岔何家岘等地居住,党支部工作地点也随即转移到野王沟的山洞里。王兆璜则经常利用夜间赶回支部,传达上级党组织指示精神,布置工作,继续斗争,红河地下党支部坚持10年,是宁夏唯一从土地革命时期坚持到解放的农村党支部。

峁堡子地下交通站(党支部)1935年10月,红军长征途经彭阳时,战士谢正才流落到彭阳县新集乡峁堡子,在赵正明家养伤。1936年4月26日,谢正才伤愈归队前介绍赵正明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正明成为固原市境内最早的农民党员。1937年春,援西红三十二军先遣连到峁堡子一带筹办粮草,赵正明积极配合红军筹粮,为抗日救国献计出力。峁堡子地处解放区与国统区中间地带,是固原东山较早设立集市的地方。赵正明在峁堡子街道开了个杂货铺,为过往的地下工作者提供便利。1939年3月,中共固原县委派地下工作者毛玉鹤到峁堡子赵正明家,正式通知县委决定在他家设立地下交通站,同时成立峁堡子地下党支部,任命赵正明为党支部书记兼交通站站长,主要任务是负责接送、掩护进出边区的地下工作者,协助开展革命活动,打探收集敌情,传递情报,转送文件,为边区采办急需物资。1940年1月,艾青山受中共西北工委和陇东特委指派到固原领导堡子崾岘、石家沟口和峁堡子党的地下工作。艾青山以小商贩身份作掩护,出门时背着一点布料,对外自称马德福,周围人称他“马布客”,逢集日常在峁堡子、石家沟口集市上摆摊卖布,平时走村串户叫卖布匹,收集情报。1949年1月,中共海固工委派出由工委副书记艾青山、委员薛光负责的9人工作组到峁堡子、石家沟口一带,以峁堡子地下交通站为据点,开辟国统区党的工作。

麻子沟圈区委和支部的建立 1937年1月,中共固原县工委派李有福、王家祥配合二十八军到麻子沟圈开辟新区工作,建立中共麻子沟圈区委,李有福、李治安、王家祥等任区委领导,先后建立麻子沟圈、陈坪、城子杨家、任湾、海巴、野王、上王等7个乡级抗日救国委员会,开展抗日宣传,配合红军筹粮,秘密发展党员。1月27日,李有福、王家祥发展杨坪杨登魁为中共党员,成立麻子沟圈地下党支部,又称杨坪党支部,杨登魁任支部书记。1939年春,国民党靖远县党部书记伙同兰州第八军区参谋长等人,带着固原县自卫队300多人,到麻子沟圈进行破坏活动。1940年春,麻子沟圈(杨坪)地下党支部不再公开活动,党员改为单线联系,工作从未停止。1937年到1940年,麻子沟圈(杨坪)党支部先后吸收发展了杨登耀、韩信有等12名共产党员,地下支部工作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

陈坪地下党支部 1936年9月,驻防甘肃镇原县马渠的红军吸收彭阳县城阳乡陈坪村陈宗祥加入共产党,陈宗祥又介绍陈兆杰、王富贵、陈新贵、陈满中加入共产党。1937年1月麻子沟圈区委成立后,区委书记李治安把陈坪已有的党员组建成一个党支部,指定当时身为农会主任的陈宗祥为支部书记。以后又发展多名共产党员。1938年春,固原县委调陈宗祥赴曲子五里桥党员干部轮训班学习半年,回来后继续领导陈坪支部工作。1940年夏,固原县委撤销后,因为陈宗祥党员身份暴露,组织调他进边区工作。陈兆杰继任陈坪党支部书记,领导党员转入地下开展隐蔽斗争。因为这里处在镇、固两县交错地带,又与边区马渠靠近,国民党在此地控制力量较弱,陈坪支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建立政权组织,先后吸收国民党2名保长为共产党员,他们为地下工作者开路条和搞身份证明起了很大作用。陈坪支部以后又发展47名党员,成为镇固工委开辟新区工作的根据地。

三岔区的民主建政工作 三岔区原属固原县管辖。1936年西征红军解放陇东部分地区,成立中共三岔区委,受曲子县委领导。12月,成立三岔区苏维埃政府,下设3个乡级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乡设在梁家湾、第二乡设在肖家园子、第三乡设在虎家小园子。各乡成立乡党支部,配齐正、副乡长。乡以下建立行政村和自然村,配齐村主任和村长。1937年9月,三岔区进行陕甘宁边区首次民主普选。按照《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选举纲领》和各级党委关于普选工作的指示精神,三岔区先后成立各乡代表和区议会选举委员会,分别组织所属各乡和区选举工作。围绕选举运动宣传大纲,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教育广大选民深刻认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选举的重大意义。在选民登记时一并进行户籍调查工作,谨防可疑分子混入。乡级选举以村为单位确定候选人数,由乡党支部提出具体候选人名单;区级选举以乡为单位确定候选人数,由区委提出具体候选人名单。各候选人经选民最后讨论确定。在普选过程中,区、乡苏维埃政府分别向选民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1937年10月,三岔区顺利完成区级普选,选举产生三岔区抗日民主政府组成人员。区委和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配备自卫军营,大力发展自卫武装,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经济、教育、文化发展。1941年3月15日,三岔乡举行普选大会,提名乡议员候选人171名,经选举产生乡议员48名,其中共产党员13名、无党派35名,中农6名、贫农42名。新选乡长2名,连选1名;新选乡政府委员4名,连选11名,其中共产党员10名、群众5名。选民参选率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