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固原籍名将
豆 斌(?—1759)固原州(今固原市原州区)人。初以马兵入提标,累迁肃州镇(今敦煌市)标中营守备,历任广东、广西、固原、甘肃提督。雍正年间(1723—1735),豆斌奉命征讨准噶尔,力战受伤,清廷奖白银400两,升川陕督标前营游击。乾隆二十四年(1759),豆斌率部随定边将军兆惠赴新疆叶尔羌(今新疆莎车)讨伐霍集占,沿途开辟粮道驿路。兆惠被霍集占围困于叶尔羌河,豆斌与定边副将军富德,从阿克苏驰援,但被霍集占以5000人阻击,豆斌腋下重创,力战败敌后牺牲。清廷授豆斌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壮节,绘像紫光阁。《御制文初集·卷三十》记载:乾隆帝亲制赞词并悼以诗赞曰“宿将行间,久矣宣力。所董绿旗,遵其律则。队中独丧,是有命焉。裹创慰众,益哀怜。”
马维衍(1786—1847)字椒园,固原州(今原州区官厅镇)人,回民。20岁中武秀才,31岁中武举,32岁榜眼及第,选花翎侍卫,值勤乾清门。后调山西巡抚中军参将,浙江乐清副将。鸦片战争中,奉特旨镇守乐清海防。英军攻占广州未逞,沿海北上。马维衍在海湾严密设防,昼夜巡逻,英军不敢进犯,避锋而过。随后,道光帝亲选马维衍为处州(今浙江丽水)镇总兵,后又调郧阳(今湖北那阳县)镇总兵。道光二十六年(1846),升湖北提督。1847年卒于谷城,归葬故里。
马辅相(1770—1847)字變堂,固原州黄铎堡(今原州区黄铎堡镇)人,回民。马辅相排行老四,自幼习武,能力过人,乾隆五十年(1785)在固原当兵。嘉庆元年(1796)随固原提督往湖北维持治安,因战功显赫,先后被提升为固原提标前营经制(尉官)、河州城守营千总、宁夏左营守备(校官),赏戴蓝翎。道光四年(1824)派往新疆阿克苏换防。道光七年(1827),新疆张格尔在喀什发动叛乱,妄图分裂中国。马辅相奉命率兵会剿,肃清叛罪,张格尔被处死,消除了西部边陲一大隐患,马辅相仍留新疆,筑建了阿克苏城堡。后调回陕西,任西安城守协副将。据宣统《固原州志》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秋,林则徐受贬流戍新疆途经陕西时,写信致马辅相“弟虽西出至门,而迥念东南军务,寝食难安”,“闻省中现在商铸大炮,首赖专处经理。此器不可不备,尤不可不精,前将弟所刻《炮书》,托朱方伯转送,谅经览入。其大要总在腹厚口宽,火门正而紧,铁液纯而清,铸成之后,膛内打磨如镜,则放出快而不炸”。从信的称谓和内容说明,林则徐和马辅相关系甚密,都能够以坦襟的胸怀淡然相处,并且时刻关注国家时局的变化。马辅相在西安十余年间,增设营学,加强军事训练和军营纪律。病逝后归葬黄铎堡毛家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