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邮电事业

二、交通和邮电事业

民国时期,公路建设随着军事需求逐步发展起来,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南下陕西,对固原通往平凉的路段进行了整修。1937年12月,银平公路奉令开始筹备,固原境内每保征调民工30名,1938年11月完成简易土路。1941年,国民党政府认为银平公路是甘肃进入宁夏的重要交通路线,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再进行勘察修建,1942年全部竣工,同年建成固原车站,每周二、六开通银川到平凉的客运。

西兰公路开始在固原的走向是自甘肃平凉市安国镇折向西北,进入固原县蒿店、瓦亭至固原县城,再向西经张易、马莲川、将台、兴隆,入甘肃省静宁县。1937年9月1日,西兰公路奉令开工,先后征调民工42万人,于1938年6月建成通车,其具体走向是由平凉市安国镇进入固原县(今原州区),经蒿店、三关口、六盘山镇,翻越六盘山,过杨家店,进入隆德县城,再向西经沙塘、神林,在毛家沟进入甘肃静宁县境内。抗战时期,西兰公路由国民政府西北国营公路管理局管理和养护,是抗日后方的交通要道,也是国际重要交通线,大批苏联援助的军用物资由新疆经西兰公路运往前线。

1940年修建固原至镇原公路,由固原县城南起,经开城镇、青石嘴,沿茹河经彭阳县古城川、彭阳县城东入镇原县界,但这条道路由于没有大车通行基本废除,后来改修捷道,从固原县城东南的太白山经黄茆山,再经任山河至古城川旧道,东行进入镇原。

固原的邮电事业发展较早,据宣统《固原州志》记载:固原“东达平泾,西通兰会,南控秦巩,北联宁夏,置邮城为扼要”。光绪十六年(1890)在固原州城内开始设立邮政局,架设了一条直达平凉的铁丝电线。1903年7月,清政府成立兰州电报总局,架设东西电报干线,设立固原电报分局和平凉电报分局隆德代办所。在固原境内主要有2条电报线路,一条是从固原经宁安堡(今中宁)到宁夏府(今银川市)的电报线,另一条是从兰州经隆德到平凉再到西安的电报线。1912年北洋政府命令裁驿归邮,驿站撤裁后,固原县(今原州区)和隆德县均设立邮政代办所。1913年固原代办所升为二等邮局,在原州区南关街和大湾、瓦亭、蒿店、杨郎、三营、黑城、七营等地各设立邮政代办柜一处。并设立三营邮政所、瓦亭邮政所等。1917年以后,固原境内的电话线东至西安、西至兰州、北到银川,固原电报局工作人员达40名,成为甘肃省最大的转报局。1931年,电报分局增设长途电话,1945年增设无线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