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志与边塞诗

二、方志与边塞诗

方 志 据文献记载,元朝时期固原编修过《开成府志》,惜已佚失。固原虽地处西北塞外,自古重武备而轻文治,但明代固原成为九边重镇之一,朝廷十分重视对这块弹丸之地的管理。为军政管理服务的修志同样引起了文官武将的重视。固原编篡并刻印了多部镇、州级方志,其中以嘉靖、万历两朝为盛。

嘉靖《固原州志》由陕西固原三边总制王琼呈修,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今平罗县)人、嘉靖五年进士杨经编纂,再由王琼裁正,于嘉靖十一年(1532)成书刊印,为固原地区现存第一部古代方志。嘉靖《固原州志》内容分两卷。卷一包括创建州治、城池、疆域、山川、古迹、土产、风俗、文武衙门、人物、节妇10个栏目;卷二包括前代原州人物、前代名宦、诗、记、序、奏议6个栏目。该志最早解释了“固原”这个地名的由来,首先将“固原”与“大原”和“原州”联系起来:周宣王时“至于大原”,“后魏于此置原州”,“吐蕃城故原州面屯之,故原之名始此。今名因原,音同而字不同也”。该志有关固原地区的建置沿革、固原地名由来以及前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载,都是今人研究固原地区历史的珍贵史料。

万历《固原州志》由陕西固原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刘敏宽撰修,固原兵备道董国光审定,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印。刘敏宽是山西安邑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董国光是山东滕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万历《固原州志》内容分两卷。上卷包括六志,即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田赋志、兵制志、官师志;下卷包括二志,即人物志、文艺志,其中人物志详于明朝,弥为珍贵。该志创设“兵制志”详细记载了固原卫下属的与军事有关城堡、卫所及守护的官员、骡马、军火器械等的数量,体现了九边重镇之一的固原镇的军事特点。在“田赋志”里,不但记载了物产的种类,而且对田亩、赋税,以及固原卫屯田、屯粮、屯草都有具体的数字,对研究明代的军事屯田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重要的是对明代中后期固原及其周围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进行了真实记录,为研究固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边塞诗 西周以来,固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着固原孕育中国边塞诗的沃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保留了周朝戍边固原的《六月》《采薇》等诗篇。大唐帝国时代,是中国诗歌璀璨的时代,《全唐诗》中就收录了数十首描写固原风土人情的边塞诗作。辽宋夏金并立时代,固原边塞诗创作仍在发展,但佳作保留下来的甚少。元代,固原的边塞诗创作一度寂寞。明朝时期九边重镇的设立,推动了固原边塞诗创作的复兴。

从固原边塞诗的发展历程来看,唐、明两代可以看作是两个高峰。但它们的主旋律有所不同:唐代边塞诗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文人,明代则是武将,所以他们的文风有所不同。文人写得更浪漫一些、更感性一些,武将写得更实在一些、更理性一些。明朝时期的固原边塞诗主要收录于嘉靖《固原州志》、万历《固原州志》、宣统《固原州志》中。就其写作主题而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隆德县文管所收藏的明朝七弦琴

第一,表达三边总督的心境和心态是边塞诗的一大特色。《西行至固原》是秦初到固原所作。“一第登庸五十年,几番黜逐几超迁。达官固守寒儒节,文吏常兼大将权。倦鸟归来方敛翼,回鸾台起复行边。从今再试平胡策,百二山河保万全。”诗中没有直接写固原,但作者借题抒发和感慨自己的人生,呈现出自己为官的心态、气节和志向,也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的趋向——文吏担当边臣。秦紘出任三边总督已经步入暮年,沉浮官场数十年,感触颇深,但作者依然感受到一种使命、一种担当。忠君报国是理学教育下的中国人的最高责任。

杨一清一生先后三次出任三边总督,但他不崇尚武力,一直向往着和平。《送总制秦公四首》“逢人慢说开边苦,善战何如不战高”就这样表达了一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广博胸襟。同时,他还时时关注着民情,同情农民,“郊原五月还忧旱,烽火三边未熄兵”(《忧旱》),看到“田畴裂坼禾半死”,百姓“手皴足肿面如土”,他自己“如啖如焚坐难定”。杨一清驻节固原时,所写的边塞诗多带苍凉、凝重的色彩,“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早闭门”(《山丹题壁》),“四时常见雪,五月未知春”(《边城诗》)。杨一清第三次出任三边总督时,已经年过七旬,不免发出“自公入朝佐天子,功成身退诚善矣”(《开府行》)的叹声!

第二,登鼓楼抒情是边塞诗的一个主题。三边总督王琼的“徘徊不尽登临意,世态相忘一醉中”(《偕寇中丞登固原鼓楼》),表达了诗人低沉、复杂和无奈的情绪。石茂华第二次总制三边驻节固原时,登上鼓楼,留下《秋日登镇西楼》名诗,将“安得羽衣乘鹤者,超然同坐说丹丘”的仙境与“寰海不波金甲静,长歌休惜酒尊倾”的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战争观。

第三,话谈南池是诗人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明朝时,在固原城南三里有一鱼池,池上建有凉亭、牌楼和乐亭,是地方官员经常游玩咏诗的地方。赵时春《固原南池泛月》是其中的代表作:“天清地静悄无声,一轮明月当空立。桂影光吞玻璃寒,金波隐映鳷鹊急。”

第四,咏泉水颂陇山是边塞诗中的一个亮点。例如赵时春《和胡大参六盘山》诗中“六盘盘踞何峥嵘,势压华夷掩赤城”,突出了六盘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