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攻占固原及行政建制调整

一、徐达攻占固原及行政建制调整

元朝末年的农民战争中,各种政治力量不断消长,而朱元璋的势力渐渐壮大,成为反元灭元的中坚力量。在这一历史性的演变中,朱元璋周围聚集了一批文治武功的新兴集团,逐渐形成了符合实际的伐元建明的政治战略目标:“先取山东,撤其屏障。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门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及关陇可席卷而下。”[1]在向元大都(今北京市)进军的同时发出北伐檄文,明确北伐的目的是“立纲陈纪,救济斯民”。[2]

洪武元年(1368)八月初二日,徐达的北伐大军开进元大都,元顺帝逃奔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元朝的统治被推翻,但势力依然比较强大,盘踞在西北的扩廓帖木儿拥有骑兵10万、步兵20万。徐达奉命西进,攻克太原。洪武二年(1369)二月,徐达派遣副将军常遇春、冯胜率部抢渡黄河直插陕西。三月,徐达率军进占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四月占领隆德县城等六盘山战略要地和军事重镇开成州(今固原市原州区南)。五月,徐达挥师南下,出萧关,攻克平凉。七月,徐达派遣降将李茂等率领骑兵1000人,前往隆德、秦安等地,收复元朝残部。九月,徐达任命严某执掌开成州军事和民政,并任命原元朝州判马思忠同治州事。

在军事打击元朝势力的同时,明朝着手调整固原的行政建置。洪武二年(1369),撤销开成州、广安州,保留二州所管辖的开成县(今原州区开城镇)、广安县(今彭阳县古城镇),保留静宁州及所辖的隆德县。

洪武九年(1376),明朝改陕西行省为承宣布政司,下辖8府、21州、95县。在今固原市境内设置开成县、广安县、隆德县,均隶属于平凉府。县设知县1人,正七品;县丞1人,正八品;主簿1人,正九品。属员有典史1人。知县掌一县赋役、工政,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表善良、恤贫乏、稽保甲、严缉捕、听诉讼,都要亲自处理。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巡捕之事。典史办理文书、出纳,亦设有六房,分管日常事务。

成化三年(1467)九月,开成县驻地迁至固原城。弘治十五年(1502),撤销广安县,开成县升为固原州,隶属于平凉府。设知州1人,从五品,另设同知、判官各1人。固原州下辖10里,即在城、东山、南川、石仁、新兴、榆林、固原、底堡、彭阳、新增;隆德县下辖仁隆、德化2里。

明朝行政建置的调整,尤其在农村推行里甲制度,形成以安分守法的地主富民为乡村领导层的社会政治秩序,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